烦忧
戴望舒
是寂寞的秋的悒郁,
说是辽远的海的怀念。
假如有人问我烦忧的缘故,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烦忧的缘故:
说是辽远的海的怀念,
说是寂寞的秋的悒郁。
(选自《戴望舒诗全编》)
赏析:
因为喜欢戴望舒的经典《雨巷》,读起来充满浓浓的音乐气息,韵律节奏感强,感情表达婉转到位。
《烦忧》也是这样,它的乐感也很强很美。这种乐感从何而来?你看,它全诗有八句,而实际只是四句。它是将这四句加以聪颖巧妙的组合排列,才衍生为八句的。这样,用词反复,用句反复,音节环回,声调缓延,于是就有了乐感。这种乐感同诗中表达的“烦忧”情绪正好协调,完全统一,于是“烦忧”情绪也就能够更缠绵地表现出来,从而更深切地触动别人敏感的心灵,唤起别人怅惘的感觉,让别人萌生出许多联想……是啊,诗人“烦忧”,但究竟为什么“烦忧”呢?“假如有人问我烦忧的缘故”,“我”又为什么“不敢说出你的名字”呢?
不过诗人也不是一点没有说:“说是寂寞的秋的悒郁”——因秋的寂寞而悒郁;“说是辽远的海的怀念”——因海的辽远而怀念。令诗人“烦忧”的缘故莫非就是这悒郁、这怀念?也许是,也许不是。因为“你的名字”,诗人终究“不敢说出”。也或许正因为“不敢说出”才“烦忧”——“不敢说出”的“烦忧”才是真“烦忧”,才是最“烦忧”的啊!真是欲说无言,欲言又休,让人似隔着一层雾、一席帘……这首诗的诱人处恐怕也就正在这里吧。
清秋是一个怀人的季节,大海寄寓着无尽的相思,读来已是使人伤怀,加上“寂寞”,加上“辽远”,便把诗人落寞无奈与欲罢不能的相思之情展示得更为深刻细致,一种“断肠人在天涯”的感觉便油然而生。然而在这愁肠百结,落寞孤寂中,作者却突发奇想:身边有人来问起你的烦恼,你的忧愁,这时你会如何回答?是和盘托出,把一腔愁绪全本细相地告诉对方,还是讳莫如深,紧紧瞒住?自己虽有选择的自由,但面对关爱你的朋友的询问,你能装聋作哑吗?那么,这种欲言又止的心理又如何表达呢?“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这“不敢”二字实在是确切地表达了作者的矛盾心态,且把读者引向无穷的遐想之中。短短三十六个字,活画出了作者深刻的怀念,激烈的斗争,那种“欲说还休”的滋味,那种刻骨铭心的相思,既意味深长,又强烈迫切。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戴望舒(年11月15日~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著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等。早期的戴望舒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对*治和爱情的追求都是理想化的,常常背离现实,因为有着苦苦的追求,所以在结果面前常常失望。《烦忧》就是戴望舒的早期诗作,早期的戴望舒曾经参加革命,但是在革命低潮时期,缺少对革命未来的认识,作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诗人,向往革命能改变未来,但是对革命处于迷惘期,所以创作了这首诗来消愁。
和满满一起学习了这首现代诗,关于这首诗的矛盾所在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