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崇德故事会中国小儿外科创始人张金哲
TUhjnbcbe - 2021/9/8 18:46:00

崇德故事会

听前辈的故事成就我们的人生

“医乃仁术,无德不立”。为传承弘扬马海德“大医大爱”精神,提高的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基础医学院团委推出“崇德故事会”专栏,讲述大医大爱事迹,追寻精彩医者人生,用前辈的故事鞭策医学生苦练技术、锤炼品格,循着前辈的足迹积极投身祖国的医疗健康事业。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故事会的主人公:

中国小儿外科创始人——张金哲。

中国小儿外科创始人

张金哲

张金哲(.9.25- ),上海人。中国小儿外科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小儿感染、创伤、急腹症方面有很高造诣。首先发现了当时死亡率最高的新生儿皮下感染,并命名为“婴儿皮下坏疽”,使该病得到有效控制。

勤于实践,反复验证

自古就有这样一句话:宁医十男子,莫医一妇人;宁医十妇人,莫医一小儿。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没医院,更不用说小儿外科。张金哲回忆,那时外科统计的手术死亡率成人约为5%,孩子高达29.3%。

张金哲萌生做小儿外科医生的真正原因,是他老师的孩子因得了白喉而夭折了。“我是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孩子死去的,医院有人能做气管切开手术,这孩子就能活下来。”张金哲说自己那时就想,小儿外科手术必须有人去研究。


  年夏,受儿科专家诸福棠和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胡传揆推荐,年仅30医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小儿外科专业。

60多年,转瞬即逝。张金哲不仅成功开拓了这个专业领域,也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医生。为了看病时对付那些哭闹的孩子,老人白大褂的右口袋总是满满地装着小零食、小玩意儿,左口袋里则塞满小纸条,全是针对肠痉挛性腹痛、婴儿肛周血管扩张等几十种小儿外科常见病的症状、治疗要点和注意事项的,预备看完病送给家长。


  除了治疗,他还常常考虑患儿的经济承受能力,认为能用最简便的方法、最便宜的药为孩子治好病的大夫,才是好样的。

张金哲的接诊”四诀“

医乃仁术,人文医学服务理念就是医务人员要懂得病人的心理和需要,从实际出发为病人服务,换位思考多为病人着想,也就是“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医生的言谈举止时刻影响着病人,在医生观察病人的同时,病人也在观察医生,病人对医生的信心将十分有利于医疗的实施和效果的提高。张金哲认为,医生要首先认清自己工作的性质。医疗行业是一个高科技、高风险、不等价的服务行业,职业特点决定了医生要具有无私奉献的人生观、人文科学的世界观和精益求精的服务观。

在张金哲看来,接诊时的状态是患者获得医生好坏的第一印象,接诊同样也是医患矛盾引爆的“扳机”。张金哲在会议现场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接诊四诀:

一、接待四亲:礼貌亲切、听诉亲切、检查亲切、医嘱亲切;

二、诊断四查:查病情、查病位、查病因、查病理;

三、治疗四定:定目标、定路线、定疗法、定实施;

四、效果四良:医者称良、病家称良、社会称良、经济称良。

至今仍医院出特需门诊的张金哲在为每名患儿查体前,都要认真洗手而不是检查之后再洗,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让患儿和家属认为“医生觉得我脏”。洗过手之后,张金哲会把双手搓热再为孩子检查。

为了爱在小儿外科领域不断突破

20世纪50年代,我国麻醉水平严重滞后,拖了小儿外科的后腿。经过摸索,张金哲和麻醉专家谢荣合作首创了肌肉注射硫喷妥钠基础麻醉加局部麻醉的方法,随后,小儿外科手术得以在全国各地迅速开展。统计显示,仅小儿阑尾炎一项手术,张金哲就创造了30年1.5万例无死亡的纪录。


  其实,早在成为小儿外科领*人物之前,张金哲就已在这个领域完成了自己的一个创举,而且是在自己女儿身上完成的。年,一种名叫“婴儿皮下坏疽”的医院的产房,夺走了许多孩子的生命,死亡率%。对此,所有大夫都束手无策。张金哲琢磨,在发生大面积感染前把患处切开、放出脓血,能否缓解病情呢?这一想法得到了病理科同事的认可,却遭到临床大夫们的一致否决。


  两种观点僵持不下。年8月,张金哲刚刚出生3天的女儿罹患此病。“死马当作活马医,我没有选择。”张金哲说,“把患处切开了,或许孩子还能够成活;失败了,就只能面对死亡。”


  结果,手术成功了!他的女儿成了第一个婴儿皮下坏疽症的存活者。此后,这种疗法在临床中迅速推广。当年,患儿病死率就从%降至10%,而后又降到5%。


  20世纪80年代,张金哲和他的团队所做的一切,使得中国小儿外科在国际医学界拥有了发言权。年,张金哲在意大利接受了英国皇家医学会授予的丹尼斯·布朗金奖,这一奖项被公认为国际小儿外科界的“诺贝尔奖”。年,他获得了世界小儿外科学会联合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人文医学要在生物医学中融入”人“的特性

谈到人文医学的要求,张金哲认为,医学要在生物医学观点中融入“人”的特性,这其中包括个人意志与社会公德。比如让患者吃饭的目的首先是解饱和解馋,而不是凑出一堆营养素,否则吃饭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变成了喂饲料。

提到目前正在被逐渐边缘化的顺势疗法,张金哲说,顺势疗法之所以几乎被废除,源于这种方法是依靠患者自身抗病能力,医生难以控制,缺乏依据。而目前被认可的对抗疗法则是靠外力消除病变,便于医生掌控。不过,顺势疗法正是人文医学以人为本的表现。“现代医学只研究疫苗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发现如何能让患者自己痊愈。”张金哲说。

多年来,张金哲是如何践行人文医学的理念呢?在“未病”时研究自保健康天年;在“已病”时研究无痛无恐彻底无病;“病深”期研究给予患者希望和速决;已到“临终”时则研究“安乐回生”。“以临终为例,我们常常听到的是‘三拖’:病人身体拖垮、家庭拖垮、主治医生也被旷日持久的治疗拖垮,这是不对的,当患者主要生命器官都已发生不可逆转的病变,医学要做的就不是让患者活命,而是让患者在为数不多的日子里活得不痛苦。”张金哲说。

“一生努力,两袖清风,三餐饱暖,四邻宽容。”老人在自传体《院士自述》中说这是他的修生之道。学生们却说,其实这是老人一生的真实写照,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色彩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

——光明日报

#往期推荐#

#学*史

要将伟大光荣的*扎根在心田里

#保研专访第七期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实践活动

“追忆红色,寻迹求恩”晋察冀白求恩纪念馆实践

#我院牛小龙老师荣获首届河北大学“学生最喜爱的教师”称号

材料来源:百度

编辑:新媒体中心闫玉洁

审核:石正雯

投稿:jichuxmtzx

.
1
查看完整版本: 崇德故事会中国小儿外科创始人张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