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印刷的起源
1.印刷术发明的前提条件—文字的产生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从“结绳记事”,“刻木记事”开始的。
汉字发展史:
文字的原始形态——象形文字
最古的汉字字体——甲骨文(殷商)
周代以至春秋、战国时代——大篆(也称金文、钟鼎文)
秦代——小篆
汉代——隶书
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楷书、行书、草书
整体趋势:甲金篆隶楷行草
如今—简化字
2.印刷术发明的物质基础知识—笔、墨、纸的发明
1)笔:印刷术发明前年,我国就出现了毛笔,当时用兔毫作笔头,以细竹为笔杆,古称“战国笔“
2)墨:到了公元三世纪,我国制成了烟炱墨,这种墨用松烟和动物胶配制而成,易溶不晕,色浓不脱,非常适用于书写和印刷。
3)纸:在纸被发明之前,竹片与木板是中国早期的书写材料,即“简策”和“版牍”。后来又以丝帛为材料,但价格昂贵,不能普遍使用。东汉蔡伦用树皮、麻类、破布、旧鱼网等植物纤维作原料制成了“蔡侯纸”。
4)“蔡伦造纸,蒙恬制笔”
3印刷术发明的技术条件
1)盖印:印章和石刻的长期使用给印刷术发明提供了启示。
印章是用反刻的文字取得正写文字的方法,不过印章一般字都很少。
石刻是印章的扩大。印章俗称“戳子”,现称图章。
2)拓印:也称“拓石”,也指现在的“碑帖”。
拓印源于我国古代形成的刻石风气,是纸张广泛使用后出现的一种文字复制技术。一般呈现为黑底白字的拓印品。
3)印染技术:对雕版印刷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年湖南长冲马王堆一号汉墓(公元前年左右)出土的两件印花纱也是用凸纹版印的,纸张发明后只是把布改成纸、把染料改成墨、印出来的就成为雕版印刷品了。
印章、拓碑、印染技术三者相互启发、相互融合、雕版印刷技术应运而生。
(二)印刷技术的发展
1.了解雕版印刷的演变知识
印章和拓印的出现,为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直接的启示和技术上的条件,是印刷术的萌芽与起源。雕版印刷的出现,标志着印刷术的诞生。
雕版印刷术也叫整版印刷术,是一种在整块板材上刻出所需要的文字和图样,经刷墨、铺纸、加压得到复制品的工艺方法。所用板材一般是梨木和枣木。
-雕版印刷术发明在唐初
唐代的《金刚经》轴卷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有明确日期记载的印刷品。卷尾落款:"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
欧洲现存最早的印刷品——德国的《圣克利斯道夫像》
日本最早的印刷物——《无垢净光经根本陀罗尼》
朝鲜最早的印刷品———《高丽大藏经》
-雕版印刷术发展在宋代:
①装订形式:由卷轴发展到册页。
②彩色套印术:套版印刷和饾版印刷。
套版印刷:有双色乃至四色套印,而能印出渐变层次的称彩色印刷。其原理是将原稿中的色彩不同深浅,分别刻成印版,然后再逐色套印,最后完成近似于原作的彩色印刷品。目前这种形式的印刷术在我国还存在,如杨柳青年画和桃花坞年画、潍坊的年画与河北等地的套版印刷画等等。
饾版印刷(木版水印):饾版,“木刻水印“的旧称,制作饾版时,先将彩色画稿按不同颜色分别钩摹下来,每色刻成一块小木版,然后逐色由浅入深依次套印,最后形成完整的彩色画面。印一幅画,多的能用上千块版,少的也要十几块。因为一块块镌雕的小木板形似饾钉,故称饾版。达到了与画家手绘同等的效果。如北京的荣宝斋、上海的朵云轩。
蜡版印刷:雕版印刷的一种,快速印刷。张贴用。
宋体字,适合于手工刊刻的手写体。雕版印刷用的字体。
2.活字印刷的演变知识及人物
1)宋朝毕昇发明了泥活字。
泥活字印刷术:先用胶泥刻出一个单字,用火烤使其坚硬,制好的活字按字韵排在特制的木格子里备用。用的时候按付印的文稿拣出所需的字,依次排在铁夹板上。撒了松脂、蜡、纸灰待醋稍加融化,使字与铁板凝固。印刷方法与雕版相同。印完后把版放在火上再加热,就可将活字取下放回木格中备用了。
2)元朝王祯发明了木活字、轮转排字架,写成了《造活字印书法》。
木活字印刷术:排版时,一人按文稿念出字韵,另一人在两个轮盘间按字韵拣字排版,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王祯请工匠刻制活字共3万多个,用其试印大德《旌德县志》,全书6万余字,不到一个月时间,印成部,这是现在所知的第一部木活字印刷品。
《造活字印书法》:世界上最早讲述活字印刷术的专门文献。
转轮排字架:活字依字韵排列在字架上,排版时转动轮盘,工人排字时以字就人,减轻了排字的劳动。
3)华燧首创了铜活字印刷术。用铜活字印出《宋诸臣奏议》
4)王选院士被誉为中国当代毕异。北大方正排班系统和华光照排激光机。
3.了解现代印刷术的诞生知识及人物(德国古登堡)
德国的古登堡是公认的现代印刷术的创始人,他发明铅合金活字印刷术.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将承印方式由“刷印”变为“压印.
活字材料为铅锡锑的合金。
制造出了铸字用的字盒及铜字模使活字规格易于控制,便于大量生产。
制造出了脂肪性油墨,提高了印刷质量
首创螺旋式手板印刷机。
人生是场漫长的修行
为你推送最贴心的备考知识
更多详细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