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2/15 1:49:00
法人治理的基本目标之一是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自企业设立即存在,也将伴随企业整个生命周期。如何“发展好,控制住”企业,如何开展法人治理合规,对于每一个现代企业来说是一个“新坛装老酒”的命题。认清法人治理本质,结合客观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合规治理,对企业及创始人意义重大。一、现代企业控制权纠纷频发,法人治理合规风险亟待解决自今年4月26日当当网“抢公章”事件起,舆论哗然之时,国内又发生三起类似事件,分别为比特大陆法定代表人更迭和5月8日领取营业执照风波、5月14日小雨伞保险经纪公司执行董事发文称公司CEO以胁迫威逼方式取得公司财务章和营业执照、5月27日36氪报道VC基金源星资本两位合伙人拿走公司20多枚公章并“逼宫”董事长。上述案件均在进一步发酵过程中,李某也因7月8日因前一日强行进入当当网公司职场被行*拘留。上述事件均由现代企业及其创始人忽视法人治理合规所导致。在业务创新与发展的压力下,企业及创始人往往较少考虑法人治理领域权利、义务、责任及相关权力制衡、义务履行效果评价及责任追究落实等有关问题。法人治理合规风险爆发,可能导致失去控制权、企业陷入治理僵局、无法正常经营、损失商业信誉、流失核心资产及商业秘密、流失核心团队与人员、打击品牌发展、阻碍上市进程等一系列问题;甚至引发刑事责任风险。且抢夺公章等行为本身是希望取得公司控制权,但仅仅取得公章、营业执照、坚持以公司高管身份行权等不等同于真正取得公司控制权。始终坚持法人治理合规,有效预防、快速识别、高效解决法人治理合规风险,才是企业及创始人应选择的康庄大道。下文我们将结合典型现代企业合规案例,阐述法人治理合规机制,供企业及创始人参考。二、法人治理合规机制(一)股权控制机制1、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在公司章程、公司股东会议事规则等公司层面文件中明确股东会职权及股东权利义务,并在上述文件基础上企业创始人(“创始股东”)争取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包含一票否决的权利),相关持股比例设定已有诸多文章分析,本文不再赘述,典型案例可参考国美电器。2、投票权与股权分离随着公司的不断融资,创始人股权将不断被稀释,很难保证前述绝对控股地位,可考虑将其他股东投票权收归供创始人行使。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1)投票权委托,即公司部分股东通过协议约定将投票权委托给创始股东行使,典型案例可参考京东;(2)一致行动协议,即通过协议约定,就特定事项部分股东应与创始股东采取一致行动,意见不一致时应跟随创始股东投票;(3)有限合伙企业持股,即由有限合伙企业直接持有公司股权,创始人担任有限合伙GP,其他人作为LP,典型案例可参考阿里巴巴;(4)境外机构中的AB股计划(也称“双股权结构”),即同股不同权制度。公司股票区分为A序列普通股与B序列普通股,其中A股由机构投资人与公众股东持有,B股由创始团队持有,两者设立不同的投票权,典型案例可参考百度、京东等。非境外上市机构可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在公司章程中设定同股不同权制度。(二)日常经营控制机制1、董事会控制在公司章程及董事会议事规则中明确董事会职权/执行董事职权、董事(长)权利及义务(包含一票否决的权力)。在此基础上,创始人/创始股东通过(1)取得较多董事会席位;(2)控制董事的提名、任免和罢免的权力控制董事会,典型案例可参考阿里巴巴和京东。2、经营管理层控制创始人争取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执行董事)、总经理,有效控制公司公章、营业执照、公司账户等。控制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提名、任免和罢免的权力。在本文第一部分现象举例中,针对其中一些案例如公司(及其母公司)能通过建立法人治理合规体系并注重以下两点:(1)在章程及股东协议、公司议事规则中明确约定“三会”及高管职权、义务和责任的有关内容;(2)将子公司法定代表人等核心高管的任免权收归母公司从而收归实际控制人,可从根本上预防或妥善、高效化解控制权有关的合规风险。(三)设立股东自治机制除上述方法外,在不违背公司章程的情况下,可考虑设置股东自治机制,以签署股东协议等方式确定,从而实现相关股东对创始股东负责的目的。内容可包括以下几方面:(1)相关股东应履行的具体义务、责任;(2)当相关股东未履行义务或承担责任时应承担的后果,包括但不限于以一定价格将股权转让给创始股东(同时,其他相关股东放弃优先购买权);辞去董事会、高管职务等。综上所述,“法人治理”合规理念本是“老酒”,但因其符合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应始终的到企业及创始人的重视;结合现代企业产业创新、产品创新以及各种新技术、新手段、新场景的生产、创建与运用,在不阻碍业务发展的情况下,选择适当法人治理合规机制,便是选择适合装老酒的“新坛”。以新坛装老酒,是以法人治理合规理念及机制保证创始人对企业的控制权,是以法人治理合规促进企业发展并为企业创造价值。白宇思律师手机:邮箱:baiyusiweiheng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