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三桥夜景
王苏辛,女,年生,著有小说集《在平原》等;长江文艺出版社编辑,现居上海,
青年作家写简阳
简阳印象
文/王苏辛
在简阳两三日,感受最多的,就是这里热情安逸的生活氛围,还有现代色彩和人文色彩并存的城市风貌。在外界眼中,它离成都不远,是成都东部的一座“重镇”,追溯起来,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但作为一个游客,作为一个采风的写作者,我对简阳的感受,首先来自它名扬天下的羊肉汤。
说起羊肉汤,我们每一个人都喝过,西南地区的人甚至把它当作冬至的一道必吃美食。我可能比较奇怪,羊肉汤一向只喝汤,不爱吃羊肉,直到在简阳吃到了羊肉汤,我发现必须得吃一口肉喝一口汤才够味。好喝的羊肉汤并不算少见,但让人印象深刻的羊肉汤却是稀少的。可是简阳做到了。但独特的配料、考究的吃法,都抵不过最关键的一步——食材。
这就必须要提到简阳一个羊肉连锁品牌——羊扬天下。不同种类的羊,对应着不同的饲养方式,还有不同的生长环境,使得羊扬天下的羊肉从食材这一源头,就区别于普通的羊肉馆子。大厨独特的烹饪方式,让羊肉的口感各一,导致全羊宴也不会让人觉得枯燥,觉得食之过热。享受食物的那些瞬间,更是难得的休息。
只是光有食物未免还是乏味。听闻,未来几年简阳将畅通主动脉、互通微循环。以交通大枢纽建开放大格局。天府国际机场、成都“三绕”高速、成宜高速、泸州高速等项目的陆续落地,让简阳成为川东地区一座极有发展前景的城市,更是一座吸引人才尤其是年轻人的城市。这也可以理解,在夜晚的简阳街头散步,我会有一种这里是重庆的错觉——大家都知道重庆的夜景被誉为“小上海”,简阳的夜景则有“小重庆”的感觉了。沱江两岸,四季的夜晚,夜空灯火辉煌,一盏盏街灯,光彩耀人。随着这些年一线城市人才的持续饱和,部分年轻人有回流到二线城市的趋势,而简阳这样的城市真正发展壮大,也势必会让这样的趋势继续往三线城市扩散。我觉得这对填平国内中部和西部塌陷等景状,有一定助益。甚至还有利于改善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对下一代的发展大有帮助。
只是,一座城市,光有市区的发展、现代化的发展,还远远不够。我们都知道,要看一个地方真正的发展前景,除了交通,更应该看它的人文建设,以及农村地区的面貌。这两个部分,简阳确实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发展方向。
这里有集欧洲标准私人农场、企业特色农场、高标准现代农业园区为一体的蓝剑·牧马岛超级农场。既可以作为一个旅游项目发展,本身又能产生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简阳的农村建设,没有我之前担心的过于城市化,过于和原有农村面貌脱节的现象。它本身依然和原本的农村面貌是一体的,这个十分难能可贵。在一路的参观过程中,也没有发现荒地,这说明土地大都得到了合理利用。
当然了,以上这些虽然是简阳很重要的面相,作为写作者,我更加关心一个地方的人文气息。坦白说,相比成都,简阳的人文色彩还是淡了一些。但通过几日的了解,我发现这里有一些活跃的文化人,也有活跃的文脉。我得知,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周克芹就是简阳人,他当年的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改编成多部影视剧,作品本身更是十分畅销。在现在这个文学作品读者稀少的情况下,这样的现象引起了我的好奇。
尽管现在再去看这部作品,我们会说它的时代意义大于文学意义。但有一点必须承认,尽管我们在评价和审美体系中,会认为一个跨时代的大师作品远远重要于一部根植于它所在时代的作品,但是,后者却是我们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时代需要有一些这样能代表时代本身的作品,这样才能为后人提供一个时代存在的极为幽微极为真实的痕迹。
说到一个地方的文脉,它也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些重要的作家和作品,才让它的文化和文学气韵到真正传承。
长期以来,我们对主要城市和主流文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