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最近学校多了很多人文类课程?
是的哟。《人类文明经典赏析》最近开课啦!
学校把大力推进本科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列入“十三五”规划三大行动计划,提出“精英人才”重要的是要培养“听、说、读、写”的“新四会”能力。近日,致力于培养学生“新四会”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核心通识课程《人类文明经典赏析》开课啦,26位老师开出的40个教学班的精彩课程将陆续撩开神秘面纱。
名大一新生,30人一班,尽情拥抱瑰丽丰富的学科内容,享受浓郁的人文氛围,感受这一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
小编为大家展示了部分课程,一起来感受下这些人文风十足的课程吧!
董良老师:西方伦理学经典导读道德伦理是人类实践最基本的层面。人的行动必然会涉及伦理道德向度:应该做什么?行动理由何在?对错善恶该如何评价?这些问题为人类共有,也是每个个体都要面对的自问。西方文明在其历史长河中,同样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产生了诸多影响久远的思想体系和道德范式;时至今日,其精华仍对人类实践中具有重要启发作用。本课程选取西方道德传统中重要人物与著作,如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康德、叔本华等,通过介绍这些哲人对“人往何处去”的思考与回答,反映西方伦理道德传统的基本概貌。
郭芙蕊老师:走进生态智慧生态智慧是指理解复杂多变的生态关系并在其中健康生存和发展下去的主体素质,使之具有生存实践的价值。本课程围绕中西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发展中的生态智慧,结合生态学的基本理论,运用讲解、图片、视频等手段,阐明人、生态及文化的内在关系,反思生态智慧的现代价值。具体而言,从环境问题谈自然界的生态失衡,从人的能力缺失谈及人自身的生态失衡,并对其进行哲学层面的反思。
高正平老师:表达能力与思辨能力培养初阶本课程基于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我国古文优秀篇章、逻辑学和自然辩证法基本原理、哲学基本原理的学习,教师本人的数十年工作经历和真实的案例介绍以及与学生深入沟通,说明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达到初步培养学生这两种能力的目的。
胡杰辉老师:英国文明史英国和英语对推动世界文明历史进程做出了很大贡献。本课程目的在于通过阅读相关历史和文献,以英国为例,探讨人类社会与文化发展的规律性。课程围绕六大系列问题展开,历史与现实问题映照,通过思辨讨论,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胡腾老师:启蒙:古典自然法经典选读启蒙时代对于塑造今天西方文明的主流价值观影响非同小可,同理,其所对应的在法律思想领域中的古典自然法学西方法治观念的塑造同样不容忽视。本课程的目的,就是择选这一时期一部分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家的代表作,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从而认识这个风雨激荡同时又意义深远的伟大时代,并对今天西方的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直观与批判性的认知。
李滚老师:水清沙鸣草青青—中国艺术的精神这是一门从欣赏科大河畔水清沙鸣芳草萋萋杨柳依依的美景为出发点,通过广域多维度深层阅读、妙悟和探索中国艺术的基本精神,引导广大同学回归到人之为人的原点,达到脱离半人教育、安顿心,获得臻美能力的课程。课程以《红楼梦》中涉及的主要中国艺术为核心和出发,包括十个部分(对应十本书籍)。(1)词心笺评—中国诗人心灵的歌唱;(2)生命清供—国画背后的世界;(3)翰墨风神—中国书法的意蕴;(4)水远山长—汉字清幽的意境;(5)翳然林水—棲心中国园林之境;(6)云想衣裳—中国民族服饰的风神;(7)无风荷动—静参中国茶道之韵;(8)恰如灯下故人—谛听中国瓷器妙音;(9)梨花带雨——生旦净末丑的乾坤;(10)何必抚弦动曲——中国家具的风味。
李杰老师:美国宪法研读(双语版)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成文宪法之一,在美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课程目的在于通过精读、研读《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理解美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历史背景、巨大意义及存在问题,进而对美国的历史、文化和制度框架,形成自己的认识。教学过程中,将对比研读和探讨宪法中英文文本,分别对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序言、正文和修正案进行细致研读和深入探讨,从而理解其历史成因、思想基础和功过得失。
聂韬老师:纽带——当中国邂逅西方本课程以探讨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基本目的,以佛教入中土、唐代景教、西方启蒙运动以及近代“以西释中”的文化运动为分话题,通过对经典书目中指定篇目的阅读,让学生从文本中直接体会千年中国在这几场中西文化交流活动中所处之地位,自身所受的影响以及对“他者”文化的影响。这有利于学生以跨文化的眼光重新去审视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去梳理中国文化与世界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全面性、异质性和批判性的人文思考能力和习惯。
李耀老师:人口、家庭与个人发展通过阅读极具争议的经济学名著《人口原理》和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经典之作,从经济学角度理解人类发展、家庭传承和个人发展与责任之间的关系。从宏观层面的人口增长、人口结构变迁、人口与环境相互影响等方面,以及微观层面的家庭结构、家庭分工、代际关系与家庭兴衰等方面分析探讨人类发展的历史与趋势,了解如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家庭乃至人类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
刘宇老师:魔幻现实主义——超越现实的现实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对魔幻现实主义主要代表作品的鉴赏和赏析,通过对必读作品以及选读作品的阅读,系统解读魔幻现实主义的产生背景及其表现手法,强调学生的文学阅读体验和对作品的审美解读,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精神。既向学生提供文化产生的背景知识,也引导学生鉴赏和学习中西方的优秀文学作品。同时在选材方面注重时代性、趣味性、代表性,通过师生互动、书籍读后分享等活动,增强课堂趣味,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系统阅读和学习,培育学生文学素养,提高学生人文涵养。
李智超老师:文明演化与现代世界的形成为何现代世界的财富和权力,在洲际之间呈现出极为分殊的格局?为何数百年前,是欧洲人和亚洲人越过大洋对美洲、非洲土著进行杀戮与征服,而不是相反?各族群间的生活差异为何如此之大?本课程将在演化生物学家、人类学家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一书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阅读,引入地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和流行病学等学科的知识,揭示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历史过程与根由。在作者们的娓娓道来中,同学们将展开一段“技术因素与文明发展”的思考旅程。
刘文彬老师:领导力: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研究领导的特点和规律的学问谓之领导学,领导学历来就有着两个并行的研究领域:一是研究领导者(Leaders),即研究领导者的特质、行为以及方法和艺术;二是研究领导力(Leadership),即研究领导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由此,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关于这两个领域的经典著作。在此过程中,考虑到目前研究领导力的要素、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的经典著作大多源于西方,而中国文化情境下的领导力又有着其明显而独特的属性。因此,我们在学习西方领导力经典著作的同时,还引入了探究中国文化的经典著作,并试图通过比较的方法思考如何在本土文化情境下学习西方领导力研究的相关成果,从而形成适合本土文化情境的具体行动指南。
罗旋老师:婚姻——一种文明形式婚姻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并不只是男女双方因情感而建立的亲密关系,它还能折射出文化观念、经济和*治体制。可以说,以婚姻为窗口,我们可以窥见文明的运行机制。因此,本课程拟将以婚姻为切入点,通过对婚姻制度的发展历史、性别*治与自我身份认同、婚姻与人权、以及爱与婚姻的“艺术”几个方面的讨论,一方面普及相关人文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认识自我和人类世界的智识,帮助其探究并认识人的丰富性、生存意义和人生价值。
钱宇老师:经济解释之“新卖桔者言”希望通过引领同学们阅读张五常经济学家所著的《新卖桔者言》,训练同学们的观察力,训练同学们的想象力,训练同学们用简单的经济理论与概念来解释表面看似复杂无比的世界,从而提升同学们认知和理解世界的能力。
锁利铭老师:致敬改变世界的经济学家首先,需要声明的是这不是一门经济学通识课,虽然和经济学有着莫大的关系。这是一门向经伟人致敬的课程,我们通过认识、了解这些经济学家的成长历程,建立起一个跨时空的协作体系。阅读传记是一个进入他人世界的沟通方式,课程的重点在于通过读书来阅人,阅读他们的品质、情怀与智慧。透过经济学家的经历,领悟世界的变化、破解创新的秘密、明晰成长的方向。
叶本乾老师:变化社会中的*治秩序该课程主要通过对后发国家建立秩序和*治现代化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其实现路径的论述,让学生理解和认识中国等后发国家建立秩序的紧迫性,回击西方学者对后发国家特别是中国急于建立自由、民主体制的误解、误读,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道路自觉。
杨菁老师:成都茶馆:民国时期国家与社会的权力角逐“成都是个大茶馆,茶馆是个小成都”,这一民间谚语映射出了清末民初成都人的城市生活场景。据载,民初成都街巷条,茶馆即有家,这个城市的闲适之风可见一斑。店主、堂倌、小贩、袍哥大爷和为数众多的茶客每天塞满了成都街巷大大小小的茶馆。但是,看似闲散的日常生活场景背后却暗藏着国家控制与社会建构双重力量的激烈角逐。该课程从阅读国家社会关系和成都城市公共空间的相关*治学和历史学著作着手,通过重现鲜活的市民小角色和茶馆场景,解读国家和社会两大秩序如何破坏与重构民国城市。
王倩老师:《挪威的森林》赏析该课程以当代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为主要内容,从作家生平、作品内容、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翻译手法等方面与学生进行探讨,旨在通过对文学名著的阅读、解析,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培养学生解析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提高其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初步涉猎文学作品翻译的问题。另外通过与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比较探讨不同作家的创作风格。
谢永乐老师:文以载道管窥唐代韩愈说:文以载道。在中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中,文学、历史和哲学其实并无天然的鸿沟,只是有所侧重:《史记》是历史,也是优美的散文;《韩非子》、《荀子》既是散文也是哲学著作…….本课程通过对古代优秀文史哲学典籍的选讲,以及学生一同参与的分析与讨论,向学生诠释自然、社会与人生中的若干重要问题,比如,担当责任,修身,交友,治学,权衡利弊,戒骄绝满,清廉为官,节奢与勤懈,识人,相互理解…….特别是让学生明白“《春秋》之法,责贤者备”的道理,胜不骄、败不馁,敢于面对挫折,战胜困难。从文学上赏析美文非本课程的重点,重点在选材中包含的人文情感、智慧及人生态度。
许文骊: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一门探索自我的课程。本课程涵盖了心理学,宗教及哲学等多方面的理论和内容,旨在通过阅读心理类、宗教类经典书籍来思考生命、探索自我,帮助学生努力形成积极心态和健康人格。同时,通过强化学生大量阅读人类文明经典论著,辅以深度讨论和规范写作,达成培养学生阅读写作习惯、提升人文基础素养的目。
朱晶老师:现代国家与个人生活本课程以中外*治学、历史学经典著作为基础,通过*治学、国际*治学、历史学和跨文化视角,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在从“天下”转变为“国家”的过程中,如何因应由“臣民”向“国民”的角色转换,深入理解现代国家建构与国民个人生活之间的关系。
邹涛老师:中学外国文学经典新读本课程围绕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经典作品,展开深入的讨论,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