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近年来,我区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不断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近日,记者在粤植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田里看到,技术人员驾驶着收割机在稻田里沿着正方形的路径,一圈一圈地收割着已经成熟的水稻,稻秆被一排排吃进收割机的“肚子”里,很快变成稻谷与稻草“吐”了出来;而在另一片农田里,两架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操作下腾空而起,随着螺旋桨的转动,机身下的喷淋头将农药均匀地喷洒在田里,进行着农田施药作业。
据悉,目前粤植佳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水稻亩,拥有植保无人机2台、插秧机4台、播种机2台,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自从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以来,大大降低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为增产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粤植佳专业合作社经理*岳民介绍到,光靠人工施药,以前一天施药最多是二十亩到三十亩,自从合作社采用无人机喷药之后,现在每小时能施药一百亩,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跟人工成本。
在田间地头大展身手的新设备,正是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区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策,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精心组织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成效显著。目前,全区水稻播种面积23.25万亩,其中机耕面积22.98万亩,机耕率98.83%;机播面积3.08万亩,机播率13.25%;机收面积22.68万亩,机收率97.55%,补贴各类新式农机具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5台,插秧机3台,直接受益农户58户;联合收获机械已达到31台,水稻插秧机22台,全区水稻生产已实现全程机械化,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77%。
现在,我区的农机化正在实现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跨越式发展,农业机械化已成为推动全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文稿
陈泽嘉
图片
颜创丰
编辑
刘锐娟
在这里看懂潮南?“潮南在线”官方微博欢迎投稿stcnxw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