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静水来源
静水人生
1
在财经网看到这则消息时,我一下子炸了。为了孩子能上名校,北京市西城区的一套地下室,以万巨额成交。
经纪人说,这套学区房不贵,毕竟面积91.3平方米在那摆着了,单价为元/平米,在同小区中的单价并不贵。
再看网友最热的留言一:千万富翁只能住地下室,留言二:到了北京才知道啥叫有钱人,留言三:贫穷真心限制了想象力。
说起这个话题,一个叫艳艳的读者,和我聊起她做北漂这些年的心酸史。
她和老公裸婚,两人携手在北京打拼,这么多年无论遇到多大的坎,都是咬紧牙关靠自己一步一步走过来。
艳艳和老公勒紧裤腰带,年花了40万在五环外买了一套房,现市值已达万。
如今大女儿读初二,夫妻双方北漂十几载,仍然没有成为真正的北京人,虽然有房但上不了户口。
痛定思痛,她和老公商议,卖掉北京的房,在天津换置了两套小户型,户口成功迁至天津,全家成了天津人。唯一不能十全十美的是,她成了陪读妈妈,和老公成了横跨京津的周末夫妻。
她说人生虽然有遗憾,但孩子至少可以享受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比返回河南老家去拼杀惨烈的高考环境好很多。
我为艳艳的明智之举点赞,通过自己多年的打拼,为了孩子的教育,她不惜自己活成了现代版孟母。
她没有在北上广的肉身之容和三四线的灵*之纳纠结,而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择城而居,为孩子提供了一个相对优质的受教育环境。
当我打开“为了让孩子容易上名校,买房迁户去大城市”的话题时,读者群里就像炸开了锅,沸沸扬扬讨论了一整天。
2
其实写这篇文,我已经做好了被拍的准备。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在僧多粥少竞争惨烈的教育环境下,同样的分数同样的成绩,高考属地不同,结果就会呈现天壤之别。
考上双一流名校还是普通院校,对于孩子来说,人生虽然尚未起步,但潜在的起跑线已经大不同。
半年前,看过一期《演说家》,网红考研老师张雪峰说他的职业就是帮助大学生考研,这么直白的演讲确实让人怀疑他的动机。
连主持人鲁豫也忍不住问他:“雪峰你是真的相信考研可以改变人的命运,还是因为你是做这个之后开始宣传考研的?”
即将尴尬的现场,有位企业家慷慨激昂地指着台上的张雪峰发声:“我告诉你,我自己公司的员工,没有一个是重点的。”
“所以,你不是世界强。”张雪峰老师的回答让企业家哑口无言。
最近西安大规模引进人才落户的*策,高学历也是首选,可以说落户分分钟,一路畅通。
就连去银行办理贷款,按照积分制原则,评估贷款人的整体征信水平时,学历也是占据半壁江山。
所以,你还能说学历不重要吗?
有人说学历就像是一张车票,决定了你坐什么交通工具,这个比喻真的太贴切不过。
网上流行的这个段子“清华北大是软卧,一本是硬卧,二本是硬座,三本是站票,专科就是呆厕所角落的,下车后,老板不会问你是怎么来的,而是看你肚子里装了多少货”真相果然扎心又句句在理。
所以,我告诉孩子,虽然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但因为有的人就出生在罗马,我们唯有努力奋斗才能缩小与罗马的差距。
3
网上有人骂河南人刁钻圆滑,我是河南人,但我不解释,至少在教育这个问题上,我毫不忌讳刁钻一些未必是坏事。
前几年,边远地区的户籍管理制度还不够严密,不少人挖空心思提前将孩子的户口搞到了*宁夏等边远地区,利用教育资源的区域差异巧妙钻了高考的空子。
我的一个同事,文化水平虽然不高,却见多识广,在女儿上小学时就把户口签到了*。
那年夏天他邀请大家喝大学酒,我们才知道闺女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大学。
孩子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属于中等水平,若留在河南本地参加高考,能考上普通高校已是苍天有眼。
说起高考,河南人满眼都是泪,谁让我们是农业大省,谁让我们是人口大省,全省的重点院校少之又少,有苦说不出。
因为人口密度大,千*万马去挤独木桥,竞争就倍显激烈。
一直想不通为什么国家要按照省市来分配录取指标,古代科举考试可是全国统一试卷,统一录取口径。
这几年,我发现农村孩子选择去小县城读书,小县城的孩子去地级市读书,地级市的孩子去省城读书,省城的孩子去一线大城市或者国外读书,当然前提得是“有条件”,这似乎成了一条大家默认的路径。
其实,说到底拼的还是教育资源。
4户籍制度管理越来越规范,钻不了落后地区的空子,聪明的人就盯上了房地产。
前几年在天津买套房子就送你蓝印户口,现在不送蓝印你可以通过正规途径弄个红印。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我的女儿已到了小升初的年龄,我开始回忆并思考自己当年的选择。
渐渐理解了我的同学宁肯“抱紧北上广一张床不要小城市一套房”的思想。
一个京沪户口对于一个普通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更集中的资源、更多的发展空间,更先进的理念。
就像一个叫卯叔的作者所说的,站在科技精英的肩膀上,搭上高科技企业的便车,将来怎么也比坐在马车里跑得快。为了孩子将来能泯然在科技精英的周围,如果有条件,现在就应当为孩子选择一个有发展前景的城市。
十四年前,我大学毕业阴差阳错回到了家乡这个十八线小城,小日子虽说没有大富大贵却也活色生香。
熟悉的环境,熟悉的圈子,不急不躁,不疾不徐,人生似有如此甚好之感,但现在我后悔了!
我忍不住感慨,一个认真生活的人,居然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自己的思想与认知已落后于时代N年的事实。
卯叔那句话戳痛了我,如果有条件买房,就不要在三四五六线城市买了,要买就为孩子买一二线,买不起就买周边的。
完全没条件的,就多带孩子去某一二线城市旅游,培养孩子对那个城市的向往和感情,鼓励他努力学习,将来到那里上学和生活,告诉他,爸妈将来的美好生活,就靠你能够在这里生存了。
子孙后代的故乡,应该从现在开始谋划。
于是,我拨通艳艳的电话,告诉她,你的选择是明智的。
为了孩子上名校,我也愿意买房迁户去大城市。
作者静水,自由撰稿人,育儿工作者,财税培训师,专栏作者,多家平台签约作者,品冷暖、熬鸡汤、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