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15个年头之后,中国汽车行业市场换技术的*策渐显成效,在与跨国汽车公司的合作学习中,自主品牌车企的工艺标准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尤其是最近几年,借助低价SUV热销、新能源车*策大跃进和互联网汽车浪潮,没有传统车型包袱的自主品牌反应迅速,及时推出新车占领四、五线市场,着实火了一把。
站稳脚跟之后,自主品牌开始谋求向上突破之路,特别是当以广汽传祺GS4、吉利博瑞、上汽RX5为代表的新一代SUV冲击二、三线市场成功后,有业内人士认为,自主品牌将分流合资品牌的份额,实现自下而上的逆袭。
既然是逆袭,总要有个比较对象,于是,定位经济性、强调性价比的韩系车悲剧躺枪了。
目前,几乎绝大部分自主品牌企业高管,在私下闲聊时都会有意无意的暗示,排除品牌溢价因素,自家产品的实力已经超越韩系车了(为什么暗示?因为公开宣传都是效仿德国工艺对标奔驰宝马…你懂得!)。更激进的观点是,韩系车在智能创新方面过于保守,已经跟不上中国的市场变化。
作为中国媒体人,笔者真心希望自主品牌可以迅速崛起,超越韩系、碾压美系法系、横扫德系、秒杀日系,成就世界汽车领域的千秋佳话。不过,中国*事家孙武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战略上藐视韩系车的同时,从战术层面还是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