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有体裁优势,也有题材优势,很容易就能够走进各种年代的读者内心。好绝句不能摆出一种苏世独立的姿态,更不能自绝于引车贩浆的普罗大众。当代诗学,需要当代视角、当代体验、当代文本的一砖一瓦的真实积累和辛勤实践。
那么一首好绝句,除了好的技术支持之外,还要有一些另外的什么东西呢?
第一,要有灵敏的感知。绝句清灵机智,绝对不会是一锅乱炖。好绝句要能够捕捉稍纵即逝的心灵颤动和强烈情绪,要有真趣、真味。要有对日常生活的敏锐把握和深切体察。
第二,要有温暖的震颤。任何时候,浸满了爱的文字都是有温度的。要能够沟通形而上和形而下两个境界,在畸变中寻找完美,在荆棘中歌唱玫瑰,在灰暗中传递明丽,在寂寞中传递芬芳。
第三,要有丰富的张力。要把吟诵的语调和生活的口语区分开来,要用正常的语素和人声来发音。要能够尺幅千里,无限精彩。只言片语的灵犀,胜过千言万语的尴尬。
第四,要有晶莹的情怀。要把饱满的情绪,抒发在自然的节奏里去。在绝句中的所有技巧,都是雕虫小技。用力,但要有节制。不语怪力乱神。最好的是那种天真烂漫的灵性和汪洋恣肆的精魂。不需要太复杂,也不需要太玄妙的辞藻,不需要太多的发散性和跳跃感。
第五,要有颠覆的勇敢和博弈的自信。要敢于破坏既定的思维惯性和语言习性,要敢于用熠熠生辉的个性思维去照亮读者的眼睛。
第六,要有真实的语境。叙述和表达是绝句最朴素的美学原则。缩微到身边叙事中来。我反对撅着身子操着洋泾浜的所谓世界眼光,也反对憋着口气故作高深的用偏典和掉书袋。
下面这五组七绝则是某群做作业,步韵练笔而成,语言都相当简单,但都是写日常生活的感受,最喜欢哪首?
七绝寒夜把盏
清灯寒夜自围炉,鱼熟饭香耽寝无。
酒尽愁肠更何事,百年尘梦不堪书。
尘梦,尘世的梦幻。五代齐己《送禅者游南岳》诗:“尘梦是非都觉了,野云心地更何妨。”明文徵明《秋日过竹堂》诗:“破除尘梦来看竹,妆点閒情坐有僧。”《红楼梦》第一二回:“或者尘梦劳人,聊倩鸟呼归去;山灵好客,更从石化飞来,亦未可知。”
七绝忆当年雪
岭南冬半笑寒无,何事鲜花艳似图。
记得年时风刺骨,韶关飞雪客穷途。
穷途,路的尽头。指处于困境的人。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子胥默然,遂行至吴,疾于中道,乞食溧阳……曰:‘夫人赈穷途少饭,亦何嫌哉!’”比喻处于极为困苦的境地。南朝宋鲍照《代升天行》:“穷途悔短计,晚志重长生。”宋苏轼《丙子重九》诗之二:“穷涂不择友,过眼如乱云。”
七绝结庐
十年行路客身孤,壮岁山南自结庐。
只是故园春梦在,他乡犹有未封书。
壮岁,壮年。唐白居易《晚岁》诗:“壮岁忽已去,浮荣何足论。”宋陆游《月夜泛小舟湖中三更乃归》诗:“壮岁巧名惭汗马,暮年心事许沙鸥。”
结庐,构筑房舍。晋陶潜《饮酒》诗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唐杜甫《杜鹃》诗之二:“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
七绝雪约
雪花悄探小轩窗,约我山坡访暗香。
讶见嫣红一枝舞,为卿点得寿阳妆。
寿阳妆,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曾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后有梅花妆。妇女多效之,在额心描梅为饰。元杨维桢《香奁八咏·黛眉颦色》:“索画未成京兆谱,欲啼先学寿阳妆。”清二石生《十洲春语》卷下:“待明朝,端整寿阳妆,眉梢晕。”
七绝路过小学旧校园有感
廿载回乡忽驻车,陌南校舍此踌躇。
颓垣犹有旧标语,稚子当年曾读书。
踌躇,踯躅,徘徊不进。《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骥踌躇于弊輂兮。”王逸注:“踌躇,不行貌。”晋陶潜《赠羊长史》诗:“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
颓垣,坍塌的墙。南朝宋武帝《登作乐山》诗:“壤草凌故国,拱木秀颓垣。”宋苏轼《濠州七绝·四望亭》:“颓垣破础没紫荆,故老犹言短李亭。”
#诗词#
学诗词要向古人看齐,步韵学杜甫七律3首,别路穷秋,浮云夕阳
短短二十八字写出人生百感,诗词就这么神奇。青春过客,浮云江湖
现代人与李商隐一起写七律3首,寸心长系桑田月,壮志休辞沧海波
与古人一起写诗,原创七绝5首,酒尽情深诗自求,吟笺载梦到梅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