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
一类生字学习
易错字分析本课生字不多,但有几个难写的字。
繁上半部的每字,字形有所变化,横折钩一笔变成横折,不出头。
藤下面容易写成腾,注意右下部分写对。
萝和箩字容易混淆,偏旁不同,字义不同。
膝右上是木,最后一笔是点,下面是人,下面和藤右下部一样。
躲左边身变成偏旁后,撇不出头。
二类生字比较简单和一类字重合:漫涛
冰心简介
冰心原名谢婉莹,我国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散文家,代表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儿童文学:《寄小读者》散文:《樱花赞》小说:《超人》等。
《繁星》简介
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第六单元的引导语吗?”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这句诗来自冰心写的《繁星(二)》。本课的三首短诗也选自冰心的诗集《繁星》。
《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收入了诗人年冬到年秋所写的小诗首。《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就是把一些表达情感和思想顿悟的短诗收集在一起。
这部诗集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整部诗集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书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语言清新淡雅而情感醇厚。
课文分析
这三首小诗以清新流畅,近乎口语的语言,描画创设了一个个生动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怀念,对大海的热爱和对母爱的依恋。
《繁星(七一)》解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有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开门见山,表达自己对童年往事的深刻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这几个生活场景,运用了排比的方法,表明这是印象最深的部分。对诗人来说,写这首诗时已经度过了近二十年的风风雨雨,但儿时的这几个场景却铭记于心,那是对母亲的深深眷恋和童年美好的记忆。读着这简洁的语言,读者会不由想象:诗人在这些情景中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为什么记忆深刻呢?(见课后问题2)
《繁星(一三一)》解析
大海波涛汹涌,广阔无垠。当人们来到海边,聆听阵阵涛声时,就会思潮翻滚,惊叹大海的博大深沉。这首诗中,诗人运用呼告手法直抒热爱大海的情感。由大海联想到星光与花香,星光熠熠生辉,花香令人陶醉,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事物,来衬托、突出大海对自己的影响,每当思潮翻滚时,就想起了大海的浪涛。反问、排比的句式,使诗歌表达的情感层层推进,由物及人,表达诗人对大海的赞美热爱。
冰心爱海,自称是海的女儿。这和她童年的生活经历有关。年,三、四岁的她随他的父亲谢葆璋受命在烟台创办海军学堂,在海边生活了八年,烟台的山、海、人留给了她太多的眷恋。这使她每忆及童年,耳边就仿佛听到浪涛的清响。是大海陶冶了她深沉的情怀,启发了她丰富的想象,熔铸了她深厚的爱国情感。
《繁星(一五九)》解析
这首诗运用了诗歌中的比兴手法,选取了“巢”这样一个意象,讲自己比作鸟儿,将母亲的怀抱比作安全的“巢”。对儿女来说,母亲的怀抱最温暖,表达了对母亲的依恋,对母爱的赞颂。
课后问题解答
1、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学习了三首短诗,可以初步体会现代诗的一些特点:分行排列,格式自由,节奏感强,语言精练,情感强烈等。七一:深情舒缓一三一:有节奏,有起伏。一五九:轻柔深情。
2、“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
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想象诗人和母亲在一起的情景:在月下散步,在藤萝间唱歌讲故事,在母亲膝上撒娇嬉笑。
3、朗读第2首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诗人的脑海中大海像星光璀璨,像花香醉人,思潮起伏如浪涛翻滚,大海是美好、雄伟、博大、神奇的,表达了对大海的热爱和赞美。
4、第3首诗中的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
天上的风雨指的是大自然的风雨。
心中的风雨指的是心中的烦恼、忧愁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