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级驱逐舰的引进从短期来看是应急,长期来看对我们的技术升级也是有积极意义的。现在前2艘“现代”级已经进入中期改造阶段,大部分设备都已经更换为国产,虽然无法加入中国的航空母舰战斗群,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仍然在其他方面继续发挥重大作用。
-年对中国海军来说是一个非常尴尬的时期,因为海上作战兵器的基础差距已经达到了几乎历史最大值。配备“宙斯盾”作战系统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和“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相继在年和年服役,成为当时世界上技术水平最高的水面舰艇。更为尴尬的是,年对岸开工建造“成功”级护卫舰,这是一种以美国“佩里”级护卫舰为蓝本的吨级导弹护卫舰,装备的美制“标准1”舰空导弹使其具备一定的区域防空能力。
此时,中国海军的主力水面舰艇是型驱逐舰和型护卫舰。型驱逐舰排水量吨,不足“成功”级护卫舰的吨位。虽名为“导弹驱逐舰”,但主战武器仍然以火炮为主,装备2座三联装海鹰-2反舰导弹,这种导弹不仅无法超音速飞行,而且弹体巨大极易遭到拦截。而防空方面,大部分型只能依靠37毫米和57毫米防空炮进行防空,在90年代中这种防空水平基本等于没有。另一种H1型导弹护卫舰情况基本和一样,反舰导弹依旧使用海鹰-2,防空只有防空炮。虽然90年代开始批量生产H2型护卫舰,但防空依旧还是老样子,反舰导弹更换为“鹰击-8”
直到年和年,中国服役了型舰和舰,这两舰当时集成了中国最先进的电子、武器技术,配备“海响尾蛇”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双机库搭载2架反潜直升机、综合作战指挥系统。即便这样,仍然和对岸的“成功”级有一定的差距,“成功”级可舰载2架SH-60反潜直升机、配备2座四联装“雄风”反舰导弹发射装置,但他搭载的“标准1”具备区域防空能力,而型的“海响尾蛇”只是点防空导弹。与对岸相比连驱逐舰和护卫舰这种中小型作战舰艇都不存在技术装备的优势,更不用说和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战斗群相比了。
年的海峡危机更加让我们认识到了技术装备的严重落后,或者说如果当年爆发海战美国介入后会发生海战版的海湾战争。而当时,虽然我们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中远程防空导弹已经立项,但都是处于纸面状态,根本没有实战的可能性。几乎没有防空能力、反潜能力极弱、反舰能力一般般的中国海军必须寻求短时间内可以提升实力的办法,所以将目光放到了俄罗斯。年中国采购俄罗斯未完工但无力继续建造的的2艘型“现代”级驱逐舰以缓解当时的两岸实力严重不均衡的问题。
型“现代”级驱逐舰与美国的“宙斯盾”舰相比略显落后,但胜在火力均衡,装备2座AK-舰炮、2座四联装3M-80“日炙”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和“施基利”防空系统。特别是“施基利”,他的最大射程达到25公里,远远超过当时射程10公里的“海响尾蛇”,所以年“杭州”舰实际成为当时中国第一艘具备区域防空能力的水面作战舰艇。而“日炙”3M-80反舰导弹属于超音速重型反舰导弹,无论在突防还是战斗部打击水平都是优于当时中国海军的鹰击系列反舰导弹。
年中国又追加了2艘“现代”级,而且是改进型的EM,撤掉舰艉主炮改为防空导弹发射装置。怎么说,90年代末-00年代初中国海军的武器系统比较繁杂,除了“万国造”的还有B、B,“现代”级的引入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让中国海军直接拥有了区域防空和较为先进的反舰水平,其意义和引进Su-27是一样的,都是短时间内的应急产品,帮助中国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期。
从长远角度来看,引进的“现代”级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国解决了一些技术问题。下图是改造之后的“杭州”舰,他的大部分电子设备都已经更换为国产,但其中的型对空搜索雷达的技术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原版MR-MA顶板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而型超视距对海搜索雷达也有音乐台超视距对海搜索雷达的影子。而国产的A型导弹护卫舰恰恰将这些电子装备大规模应用。
虽然现在我们在C/D已经大批量服役,“现代”级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技术落后,也不会编入中国的航空母舰战斗群。在改装之后,由于其强大的对舰和对地打击火力,特别是每分钟射速达到发的AK-舰炮,配合高精度的火控可以定点清除或火力压制,在两栖登陆作战中能够发挥极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