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过去的年,是韩系车如梦魇般的一年。从3月份开始,北京现代及东风悦达起亚的全系车型销量发生了断崖式的下跌,这一跌就如同皮球泄了气一般难以止住,据悉北京现代在年的累计销量约为78万台左右,比年的万台相比,全年销量下滑了31.2%。就是这么一个庞然大物,说倒就突然倒下了,如果只是因为3月份“某事件”的这场感冒发烧,是绝对不至于的,显然北京现代这次的销量下滑是一场癌变的爆发,而这一癌可能在十年前就已经种下了。
没有小姐的命,却得了小姐的病
我们纵观北京现代近十年的发展,发现这些年来,北京现代一直都是在消耗品牌,却一直未能有效的为品牌带来新的活力。在产品力方面比之大众,实力相差甚远,但是却又学大众玩多代同堂,就比如年的途胜,连续三款都长一个模样,一款热销车只想着“一招鲜吃遍天”,盲目的消耗途胜的市场热度,却未考虑如何进一步提升车型竞争力,被当时的高销量所麻痹神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于形容北京现代也是再恰当不过。
盲目扩张忽视品牌形象,终究作茧自缚
北京现代的失败,还与其品牌形象有着很大关系,我们现在提及北京现代,基本上都会将其与低端合资车联系到一起,这种市场印象的形成则与其前几年盲目扩张销量和车型不无关系,为了追求一时的市场占有,而推出了大量的低价位车型,虽然快钱赚了不少,但却把脸面给丢了。品牌形象的倒塌对于任何一个车企而言,都是十分严重的事情,如果说一款车型销量不佳,还可能通过改款优惠等手段来打一针强心剂,那么品牌形象的倒塌,可能七八年都缓不过来劲儿。
前有狼后有墙,北京现代被“战略封锁”
前面说过,北京现代因为大量低端车型的注入,使其品牌形象介于国产车和合资车的中间区域,在当时这一区域的确还是有利可图有量可走,但是随着这几年来以长城哈弗、吉利、传祺为首的国产品牌崛起,北京现代的中间地带受到了国产车严重冲击,销量下滑也就不是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了。
而更尴尬的是,受限于北京现代的品牌形象问题,此时的北京现代即便是猛然惊醒,却早已丧失了能与上方其他合资品牌一战之力,换句话说,以大众、丰田、本田为首的其他合资品牌,已经成为了北京现代的“柏林之墙”,北京现代的上升路径早已被封死。于是只能选择与下方的国产车赤身肉搏,但又因为价位问题,导致其与国产品牌的较量中也只能是屡屡失利。
小结:去年9月份开始,北京现代的销量又有了明显提升,但这能说明北京现代已经开始走出困境了吗?依笔者来看,不然。虽然北京现代通过短期的改款促销来刺激了销量增长,但这只是战术上的胜利,但其依旧没能解决被“战略封锁”的这一问题,或许我们可以换另一个问题来解释,国产车会继续崛起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国产车必将在崛起过程中,先向中间地带的韩系车举起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