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李杰李叶
受访:徐霍成
“
徐霍成,溯洄设计创始人,溯洄创新联合体集团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官,蒴果创新设计学院创始人。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青年创业英才,入选教育部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是创新创业领域资深赋能导师。企业顶层设计与品牌战略九字诀“九阳真经”的创建者。
在溯洄创新5.0阶段,溯洄顺应新时代企业追求业绩倍增与可持续发展的大势,在中国初次尝试以设计思维为主导的“社会化创新”,共生成就彼此,共创收获未来。目前联合体涵盖领域包括:企业顶层设计,合伙制模式打造与落地,品牌定位与策划咨询,企业文化提炼与落地,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短视频制作,手板实现与调试,供应链监理,知识产权申请和维护,企业设计/研发团队内训,建筑设计,互联网基础技术应用,渠道传播与新媒体运营,企业不同阶段资本市场对接服务等。目前溯洄创新联合体已深度赋能五分之一生活、新里、三陶教育、莘动力、溯美科技、吾爱源心教育、兜宝娃酷等多家公司和品牌。
”
《设计》:溯洄工业设计公司的发展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这些阶段又反映着中国工业设计怎样的发展历程?
徐霍成:溯洄工业设计公司的发展一个经历了五个阶段:
溯洄创新1.0阶段:
时间范围:年-年
典型特征:坚持领域细分——工具机械设计。
以行业细分为切入口,打造以工业设计服务为核心的系统方案解决商。溯洄是中国工业设计领域内首家在创业伊始即选择在细分领域开始专注设计探索的工业设计公司。溯洄1.0阶段的核心特征是对朝阳产业的憧憬。对设计能改变世界造福人类的相信。
溯洄创新2.0阶段:
时间范围:年-年
典型特征:致力于原创和发明的设计实践与探索。
溯洄是目前国内设计公司中历经发明专利数量最多的工业设计企业。
在设计实践中加深了对工业设计的认识:1、设计公司只做外观设计没有未来,外观设计是设计公司走向设计纵深的开始。2、设计公司持久生命力的源泉是研发意识与研发实践的双向结合。3、成本控制与可实现性是设计公司必须翻越的二座大山。4、设计需完善的设计流程及对应的内部评价体系。此阶段溯洄大量投入研发设计,申请8项发明专利,自主研发产品有全自动捆扎机、D智能锂电多功能工具,全自动磨链锯等。
溯洄创新3.0阶段:
时间范围:--。
典型特征:细分与专注成就溯洄中国工具设计领导者的行业地位。
基于前两个阶段的深化与积累,继续行业纵深的探索,年溯洄一年消化的设计项目达到95个。并被授予“上海设计创新示范企业、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中国十佳工业设计公司”等荣誉,囊括了Reddot、G-mark、中国好设计、红星奖、成功设计奖、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大奖等奖项,成功孵化10+款发明专利产品与+款实用新型专利产品,上海市委书记、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人大副委员长等领导先后莅临溯洄考察指导。
溯洄创新4.0阶段:
时间范围:--
典型特征:以溯洄SDS体系为指导的研发全产业链模式的验证与实践。
用研发全产业链模式来进行设计实践,用合伙制的制度保障来让模式落地。溯洄通过企业转型,采用“三步走”发展战略:减少服务订单、深挖客户价值、孵化核心项目,通过实践验证有效解决设计公司的两大痛点:产值的上限和订单的不可持续。对设计有期待的溯洄,通过“1+5”战略深度合作,每年服务近10家战略合作伙伴,真正实现共创共赢。溯洄坚持“先有深度再有广度”的发展理念,转型后孵化原创品牌“兜宝”,注册成立个国内首家教育衍生品公司,控股一家建筑设计公司—品衡建筑设计,发起成立蒴果创新设计学院等,溯洄用减法的方式释放了创新本应有的价值。
溯洄创新5.0阶段:
时间范围:—至今
典型特征:打造溯洄创新联合体集团,致力于构建企业在业绩倍增与可持续发展阶段所需的全生命周期价值服务体系闭环。
顺应新时代企业追求业绩倍增与可持续发展的大势,在中国初次尝试以设计思维为主导的“社会化创新”,共生成就彼此,共创收获未来。目前联合体涵盖领域包括:企业顶层设计,合伙制模式打造与落地,品牌定位与策划咨询,企业文化提炼与落地,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短视频制作,手板实现与调试,供应链监理,知识产权申请和维护,企业设计/研发团队内训,建筑设计,互联网基础技术应用,渠道传播与新媒体运营,企业不同阶段资本市场对接服务等。目前溯洄创新联合体已深度赋能五分之一生活、新里、三陶教育、莘动力、溯美科技、吾爱源心教育、兜宝娃酷等多家公司和品牌。
溯洄产品创新案例
《设计》:近四十年来,中国工业设计师这个职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社会对设计价值的认知达到了怎样的水平?
徐霍成:这是个太宏观的好问题,我只能回答部分。
我是年打暑期工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工业设计,随后创业,至今已有15个年头。中国工业设计近四十年的前二十五年我没有机会参与,后十五年我有幸亲历其中。王受之老师的《世界现代设计史》是我结缘工业设计时看的第一本设计类书籍,我对于设计史的了解多数来自这本书的学习,后来在创业的过程中有机会接触到很多位行业前辈大咖,从他们的口中也听到了一些老一辈设计从业者的过往。借着这个问题的机会,我尝试对于中国设计师职业的变化做个简单的概括,我的概括为四个阶段:
拓荒播种阶段:以柳冠中先生、张福昌先生、李乐山先生、王受之先生等老一辈先生为代表的拓荒开枝散叶阶段,先生们为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倾尽全力鞠躬尽瘁,这一阶段是最艰难也是最辛苦的拓荒播种阶段。
探索求证阶段:以罗成罗总、周佚周总、丁长胜丁总、李琦李总等最早或较早一批的设计创业者的探索求证阶段,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用行动践行着对于设计的热爱与执着,探索求证设计的价值,在过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设计体系或方法。
迭代发声阶段:以中生代的余飚余总、李立成李总、周立钢周总、刘诗峰刘总、连振连总谢玉贤谢总等为代表的中生代设计师在用自己的努力探索设计的边界,通过作品在更广泛的领域进行发声。
百花齐放阶段:互联网的渗透与平台经济与平台模式催生了设计行业的百花齐放,设计师职业在互联网时代有了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机遇,共创共享让很多人跃跃欲试,设计师自我品牌、联合孵化品牌雨后春笋,这一阶段的热度还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我认为现在社会对设计价值的认知达到了相对较好的阶段,我说的这个相对较好是和过去比的,但离我心中期待的社会对设计价值的认知或者是与设计发达国家比,还有不少的距离。
溯洄企业顶层与品牌设计案例
《设计》:溯洄的发展过程中是否面临过“生死存亡”的时刻?当初是如何化险为夷?
徐霍成:这是个直击灵魂的问题。溯洄发展过程中肯定面临过“生死存亡”时刻,不仅仅面临过,还两次,一次是差点真死,一次是几近心死。
差点真死的这一次是溯洄转型的年,我们决绝的开始做减法,把之前每年服务上百家的客户缩减到每年只服务10家战略合作伙伴,因为资金储备不足,决绝的转型带来的是创业以来第一次的亏损,亏损金额高达万,我当时11张信用卡拉了83.67万元填了亏损的窟窿,我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工还债的准备,庆幸的是在团队共同的努力与战略合作伙伴的支持下,我们在年实现了营收持平。
几乎心死的那一次是在年的下半年,溯洄转型以后我很少到公司,溯洄不再是徐霍成一个人的溯洄,溯洄是伙伴们共同的溯洄,我们不仅仅这么说,我们还坚定地这么做。在项目推进中我们是群狼战术,大家共同努力,力争为战略合作伙伴创造最好的创新价值。溯洄事业合伙人制度推行6年来,我们溯洄的伙伴们绝大多数是理解并践行了我说的“我会因为你的价值创造和成长收益,你会因为我的价值创造和成长收益”,但一次小意外出现在当天下午。我已经记不清那天我为何到公司,当我走进办公室的时候我发现有三位小伙伴在睡觉,还有两位电脑开着,但明显不是在做项目,最靠近我的一张桌子是我们其中的一位事业合伙人的,但坐位是空着的,我顺手推了我侧面一扇门,发现房门居然被反锁着的,当时是下午三点左右,正是工作时间,我搞不明白一个人把门反锁着在干吗,我非常用力地拍了几下门,屋内居然传来了吼声,但我当时很平静,内心已经下了即使公司不做了,也不能再出现这种现象的决定,结果被后来的五分钟打败了。这五分钟不是其他的,是我同理心对方后的选择再相信!其实我知道五分钟之前我的决定和决心有多坚定,不亚于我做出溯洄转型时的坚定,但最终还是让自己平静下来了。也许相信他人是我的天性,我也希望未来不再有这样的至暗时刻。
溯洄社会化创新—发起社会价值联盟
《设计》:请您谈谈您职业生涯中亲身体验到的市场、客户及用户的变化。
徐霍成:溯洄刚创业的时候,在面对客户时候,我最怕听到的一句话是“眼前一亮”,创业的前三年,我干得最多的事情之一就是和准客户和意向客户描述什么是设计,为什么要做设计,设计的流程是什么样的。那时候的市场对设计有需求,但客户对于设计究竟能给他带来什么还不完全清晰,多数都是因为同行谁谁谁做了设计,或者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做一次,对于设计的理解也就是画画图,用户当时我们会提到,但多数情况会被老板或外贸公司的建议给覆盖。
溯洄创业中期的时候,市面上的设计公司也多了起来,国外很多的设计公司也慢慢地开始进到中国的市场,市场对于设计仍然是有需求,有想法的客户也会更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