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聊汽车品牌#
韩系汽车最新关键词:
卖一辆赔一辆这是北京现代汽车某经销商的直言,这种描述指向的是看似爆款的「菲斯塔」;标准为厂家给出的优惠政策为一万元,而没有接近两万元的优惠这台车基本无人问津。
经销商批车卖掉就要亏本,分期业务中的车险系统又在搞行业自律,其他所谓金融服务费等类目的本质也在逐渐被消费者看透;结果则是进车卖掉就要亏本,不进车又显得过于冷清,于是这家经销商只能把展厅卖掉给其他品牌,用售后车间勉强替代展厅,韩系汽车怎么混到这个份上了呢?
真正的表现-「销量连续四年下滑」!这是韩系汽车的真实表现,其中北京现代所谓乘联会的年品牌累计销量现实为50.2万辆,但也有其他机构显示厂商的销量为38.56万辆,东风悦达起亚的销量为24.66万辆……排名已经难以跻身前十五名了,现代与其年销量目标对比完成了不到67%,实际是多少还真不好说,至于起亚似乎已经没有什么讨论价值了。
目前北京现代汽车的品牌市占率低至2.6%,相信未来当然会更低;很多分析师将其销量下滑归咎为市场竞争强度的提升,或者是车市整体的不景气,毕竟年的产销量也是同比明显下降的,说白了就是把影响指向疫情。
但为什么还有逆势上涨的品牌呢?
所以说这些分析结论都是扯淡,韩系汽车的衰落是必然结果,因其综合品质几乎不能再低一些了。在北美车市韩系汽车有不错的销量表现,但也不过是以低廉的价格维持生存,这与日系汽车如出一辙;而深究其成功之根本是与其本土品牌对比有小排量和车身轻盈的优势,在绝对低的用车成本的面前,车辆的品质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然而中国汽车市场中生力军-「国产汽车」的进步速度是极快的,这些在性能、油耗、质量以及安全性等多方面超越诸多合资品牌的车辆,再加上低廉的售价——韩系汽车作为合资品牌中人设几乎最差的车系,出现这种结果并不令人惊讶。
紧随其后的会是日系汽车,而且这两大车系与德系汽车并肩开启了主攻入门级快销车的战略转型,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品牌价值逐渐的下探也决定了合资品牌的光环要逐渐褪去。未来会是以美系和少数非德系的欧系高端汽车与自主品牌的抗衡,其他车系能做好低端车则能稳定市占率,反之总会拿到“退场券”。
为什么说韩系汽车品质差呢?
动力平平的发动机干式双离合无级变速器玻璃钢防撞梁+虚高的售价集这五点为一身的合资汽车不止韩系,但是现代起亚汽车的问题确实更加突出。比如菲斯塔为什么要降价很多才有竞争力?原因当然是很多消费者都有对这种工业垃圾标准的变速箱的顾虑,完全不了解菲斯塔车身强度的消费者怕是很少,说服自己的理由无非是韩系汽车激进的设计与足够低的价格罢了。
不是钢!这种材料叫做玻璃纤维加强塑料,屈服强度与真正的高强度钢相比差距很大;虽然说防撞梁不能有过高的强度,否则无法溃缩吸能反而会损伤驾乘人员,因为撞击的瞬间会有巨大的惯性作用力。
但是也绝对不存在所谓的“防撞梁无用论”,中低车速碰撞是要起到关键作用的,而且对于车辆维修成本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看看现代起亚的哪些车正八经地用了一条高强度钢后防撞梁吧,甚至有些车连前防撞梁都是这种材质;车身关键位置钢材的屈服强度或抗拉强度标准也总是描述得不够清晰,这种品质的车能有现在的销量标准都显得不正常——因其价格并不比品质更高的一线自主品牌低。
总结:韩系汽车中的双龙已经退场,大宇曾经换壳通用旗下品牌销售但也结束了;仅存的现代起亚销量又在节节下探,这就足以说明韩系汽车究竟是个什么水平了。这些车辆其实更适合东南亚,或者捡欧美市场本土汽车品牌没有探低的“漏”;然而国内车市没有这种漏洞的存在,只要面对品质更高且有价格优势的竞品车系,现代起亚的未来前景怕是晦暗不明。
至于有些汽车爱好者咨询应当如何“救场”的问题——救它图什么呢?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授权发布
欢迎转发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