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兵支书崔华利乡村振兴在东范十年蝶变圆
TUhjnbcbe - 2025/1/28 1:03:00
02:01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马新怡东营报道

老村旧颜成往事,美丽新居入画来。沿着林荫大道一路西行,东范村一栋栋整齐的“小别墅”格外引人注目,这里位于东营区牛庄镇西范社区,依托党的好政策,新社区建设得美观漂亮,村民们赶上春风享受了红利,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免费的老年公寓投入使用、新建社区学校幼儿园、社区医疗室24小时开放、联排别墅和多层洋房拔地而起、户村民住上了新房……说起东范村十年沉浮“蝶变”路,生活在这里的人如数家珍。如愿乔迁新居,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提升的背后是东范村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整体实力的显著增强。

村民搬进新社区,幸福日子像花开

今年,东范村的户村民搬入了新建的现代风格新型乡村楼房,每天都能迎来新邻居的乔迁之喜,家家户户一派热闹景象。沥青大道、敞亮院落、绿荫葱葱,村民们都感慨新房宜居又舒心。

看着货车上一件件整齐码放的新家具正待入户,东范村党支部书记、退役军人崔华利笑容满面。村民们如愿安家,他心里比谁都高兴。

50岁的崔华利是一名“兵支书”,也是土生土长的“东范儿郎”,对生他养他的地方抱有强烈的热爱之情,一心想要为家乡贡献力量。年崔华利从部队退伍回乡发展,年任东范村村两委成员,任职期间尽心工作,投身乡村振兴工作让东范村走上乡村美、产业兴的发展道路。

从老村拆迁房评估到群众真正搬进新楼房,崔华利是全程的参与者、见证者。社区建设初期,他经常头戴安全帽奔走于塔吊林立的工地,紧盯项目进度和工程质量,新楼不封顶他就一天不敢松懈,天天盼着新楼房早日和群众见面。今年4月30日,西范社区二期正式交房,这一天,东范村的拆迁分房工作圆满落下了帷幕,社区二期历时23天让户村民喜提新房、圆梦归家,崔华利也真正放下了心里的大石头。

最近几天,随着供暖季来临,村民们陆陆续续搬入新社区,东范村68岁村民周祥安正身着一件薄衣为多平的新家张贴福字和对联,增添喜庆与祥和。

和眼前温馨敞亮的新居不同,十年前,周祥安和家人还住在东范村老村,由于建设年代久远,房屋老旧不堪,未做道路硬化的村内道路也是每逢雨天泥泞不堪,村民们要想出行难上加难。这些年,东范村一步一个脚印,不仅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村民也得到了不少实惠。

周祥安描述的前后变化崔华利再为熟悉不过,他也是在老村居住那些年的亲历者,困则思变,顺利搬迁至新型社区集中居住后,他又亲察民情,询群众冷暖,着手村民行路、上学、就医、致富方面的各项民生实事。

地热资源供入户,群众暖身更暖心

“搬上楼后感受最大的变化就是有暖气了!在老村时冬天用炉子烧煤取暖,一冬天买两吨炭就要花费将近两千元,屋里也不暖和,满屋里都是烟不说,还不安全。”74岁的村民周风桐说起现在的集中供暖服务,称赞连连,他笑着说:“现在好了,取暖费一平米交10块钱,政府给补贴10块钱,家里平的房子取暖费才交一千元,开着窗屋里的温度还能在23度左右,寒冬再也不发怵了!”

年8月30日社区一期搬迁居民实现集中入住,当年冬天就开始使用深层地热供热,社区入住居民以及社区内幼儿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部使用地暖,家家户户再也不用挨冻。

冬季供暖工作直接关系到百姓的冷暖和社会的稳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崔华利介绍道,现在通过集中供暖,所有的住户都可以达到供暖要求,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也为群众安全温暖过冬筑起了“平安墙”。

健全民生基础,扩宽群众就业路

要想搬迁群众住得安稳,精准施策拓宽致富渠道、让村民就近就地增收致富也是让民安居的关键一招。

虽然搬迁户住进了新房,但种地务农的习惯难舍,这些群众的“难事”也是崔利华的心头大事,为此,在崔华利始终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着眼“农民上楼”后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现实需求,组织引导群众形成特色化、团体化劳务输出,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依托蓝海生态农业基地、宜之信家庭农场,进一步吸收村民门口就业,确保产业在社区建设中壮大,让村民在产业发展中获利,既拿“薪金”,又拿“租金”。与此同时,定期邀请农技专家围绕农产品种植、家禽养殖等内容,通过室内教学及田间地头现场观摩等形式开展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本领。

村民的“口袋”鼓了,崔华利又将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的计划提上日程。在乡村治理工作上,坚持服务发展导向,按照居民需求规划建设了休闲活动中心、公共服务区、文化广场、老年公寓区等,周边完善配套生活圈。为多举措保障群众利益,针对困难群体建设50型楼房,对旧房评估5万元以下的户,不再缴纳购房差价,实现困难群众“不花一分钱上楼”;老年公寓免除取暖费,80岁以上老人入住免费;将基层党建、社会治理、民生服务“三网合一”运行,实行“1+N”联户模式(1个核心N个网格、1个党员中心户N项职责、1个党员N个家庭户),东范村划分5个网格,推进有人的网格、有心的服务。

落霞余晖映照在东范村崭新的文化广场上,崔华利正和村内志愿者们布置晚上惠民演出场地,他一天的工作还远远未结束。正如这场演出一样,东范村的发展也正赶着“好戏连台”的好时机。

近年来,东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采用“需求清单”模式,依托“兵支书”座谈、主题教育、示范培训等,联系专家人才、技术人员与“兵支书”结对,“点对点”帮助提高产业发展能力。“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经常组织‘兵支书’们参加精准化、专业化的培训,通过培训掌握新技能、增强实践本领,我们将所学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崔华利讲道。

回顾多年来的农村工作,作为一名“兵支书”,崔华利以军人的闯劲和部队的实干作风,“一肩挑”挑起东范村乡村振兴的重任,身体力行努力做到深入农村一线听民生,扑下身子为农民群众服务。未来的路上,他将继续以乡村振兴为主轴,精心绘就新型社区融合发展新画卷,全力做好搬迁安置“后半篇文章”,努力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

1
查看完整版本: 兵支书崔华利乡村振兴在东范十年蝶变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