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作为福建省最著名的古建筑,三坊七巷承载着无数福州印记,如果说福州有什么玩的地方,第一个脱口而出的回答肯定是:三坊七巷。正是这个有着千年古城历史和文化精髓的三坊七巷,经历数百年历史的沉淀,文化的潮涌,让三坊七巷的历史韵味厚积薄发,最终在中国近代史上造就了一段波澜壮阔的诗篇,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历史之城,重拾历史记忆。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中心老城区,是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古建筑遗存之一,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被评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有福之州,具有多年的悠久历史,而三坊七巷就坐落于福州的市中心。顾名思义,它是由三个坊、七条巷和一条中轴街肆组成,分别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和南后街,因此自古就被称为“三坊七巷”。
自古以来三坊七巷人杰地灵,这里一直是“闽都名人的聚居地”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琛、林觉民、林旭、冰心、林纾等大量对当时社会乃至中国近现代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皆出自于此,使得这块热土充满了特殊的人文价值和不散的灵性及才情,成为福州的骄傲。在福州求学生活将近10年,我也深深的爱着这座城市。那么久跟着我的脚步,一起去探寻人文坊巷。
林觉民.冰心故居
文化之城在三坊七巷绝对是最好的代表,历代从这里走出多位的名人,尤其集中在近现代,更是有着因此三坊七巷也有着“近现代名人聚居地”的美誉。
林觉民·冰心故居故居位于南后街北口西侧与杨桥巷交汇处,门牌号是杨桥路17号。相传林觉民广州起义殉难后,林家避祸迁离,林觉民祖辈七房人家(包括林长民)聚居于此。随后房屋让售予冰心祖父谢銮恩,此后谢家一直住至20世纪50年代,冰心是在十一二岁时曾居此。
建筑是清代的风格,主体建筑三进,占地面积平方米,大门改在杨桥路临后街,门头房曾作为“万升桶石店”。院中小屋双间,一厅一房,是当年林觉民夫妇的居室,南面小天井,花台上植有腊梅树。这正是林觉民《与妻书》中描写的情景:“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你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对于大院,冰心晚年在《我的故乡》中,也有一段形象的记述:“我们这所房子,有好几个院子,但它不像北京的‘四合院’的院子;只是在一排或一进屋子的前面,有一个长方形的‘天井’,每个‘天井’里都有一口井,这几乎是福州房子的特点。这所大房里,除了住人以外,就是客室和书房。几乎所有的厅堂和客室、书房的柱子上、墙壁上都贴着或挂着书画。”由此,现辟为《林觉民生平史迹》展和《冰心与福州》展。
严复故居
说到严复,不禁回想起他著名的《天演论》:物竞天折,适者生存。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会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
那么来三坊七巷,一定要来看看严复故居,作为中国著名的教育家、翻译家、思想家,严复生平译著汇刊为《严译名著丛刊》,另有《严几道文钞》、《瘉壄堂诗集》等行世。他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里,年,严复考入了家乡的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英文及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五年后以优等成绩毕业。年到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茅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
建筑位于郎官巷西段北侧20号,坐北朝南,主座与花厅两座毗连,占地面积平方米,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说三坊七巷至今仍保存着唐宋时期的坊巷格局,被誉为“里坊制度的活化石”,而严复的故居就是很好的体现。该故居主座是清式规制,门内三面走廊,前设有插屏门,大厅面阔三间,正间分前后厅,左右边间为前后厢房。主座前廊西有小门通花厅、花厅前后走廊、栏杆均仿西方建筑纹饰。
我们总理对于严复先生给出了高度的评价:严复学贯中西,是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向国人翻译介绍西学,启蒙了几代中国人,同时又葆有一颗纯正的“中国心”,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严复。
小黄楼
“黄楼月色杨桥水,照遍钟山万点春”,黄巷的标志性建筑小黄楼,位于黄巷中段北侧36号,林则徐师兄、官至江苏巡抚的梁章钜,于清道光年间对黄璞旧居进行全面修葺,并建了西花厅小小黄楼,以及与之配套的旧居东侧园林小筑东园。
花厅为双层楼阁,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梁架上描龙绘凤,楹门窗户都用楠木,做工讲究,雕刻精巧。楼上走廊两侧对向出挑露台,通连假山。楼两侧靠墙是糯米与三合土制成的雪洞,至今保护完好。楼前天井,对面太湖石垒成的假山,小巧鱼池,拱形小石桥跨越其上,桥栏板上刻“知鱼乐处”四字,水清见底,群鱼游弋。
东侧一座半边凉亭,垂柱上刻有松鼠、燕雀、蜻蜓、谷穗、玉米等,亭周12个悬钟,各尽其致。庭内修竹数行,花木扶苏,环境清幽,格调高雅,具有江南园林的特色。整座花园四周围墙,自成院落,园内有一株珍贵的古芒果。三坊七巷至今仍保存着多座明清的古建筑,是不可多得的“明清古建筑的博物馆”,而小黄楼就是里边最精华的存在。
水榭戏台
飞檐翘角,粉墙黛瓦,隔水而望,优秀的传统艺术和技艺在这里绽放,水榭戏台给你最美的福州印象。位于衣锦坊东口北侧4号,创建于明万历年间(-),原是郑姓住宅;清道光年间(-)为孙翼谋家族所有,以后长期都有孙氏子孙居住,经过多次重修,成为三座毗连、全坊最大的宅院,总占地面积平方米。
从西而东,第一座为主座大院,第二座为别院,第三座为花厅园林。主座大院临街六扇大门,进石框大门,三面环廊,中有天井,均铺以平整条石。每个东侧都有小门通第二座别院,别院由书斋、佛堂、厨房、饭厅、库房等组成,再往东,又有小门通第三座花厅园林。
在保护古厝的同时,也致力于文化的传承。花厅的最大特色是建有水榭戏台,是福州市仅存的水榭戏台,它是府内喜庆宴会的重要场所,现作为福州地方戏剧演艺场。水池面积60平方米,池底涌泉,长年不涸,池内养有金鱼、鲫鱼、龟鳖等水族。建在池上的水榭戏台,坐南朝北,内顶上方形藻井,中刻团鹤,周饰蝙蝠,象征福寿双全。戏台三面临水,中隔天井,面对楼阁,拾音良好。池旁石栏板,浮雕花卉、池东西两侧为假山、雪洞。戏台正对面建双层楼阁,可供聚会、看戏或登高望远。墙头、檐下、屋脊灰塑花边纹饰等皆精工细作,造型独特,别具一格,至今保护完好,若好运遇上正在表演的舞台,绝对是人生的一大精彩回忆。
一座座建筑串起半个中国近现代史,通过古迹斑驳的墙面,感人肺腑的故事,细腻生动的人物解说,将“林则徐与虎门销烟”,“严复与天演论”林觉民与“与妻书”、“冰心与小桔灯”等从三坊七巷中走出的近代名人和他们的感人伟绩重现在眼前,深刻诠释了三坊七巷“浓缩了半个中国的近代史”这一光辉的历史价值与不朽地位!
三坊七巷文创中心
古人这么说:“七巷三坊记旧游,晚凉声唱卖花柔。”在这里,著名的非遗小吃,现在我们先来看看三坊七巷的经典商家。
来到这座书香之城,文艺创意一直都让人有着强烈的沉陷,年,三坊七巷景区首个自营的旅游伴手礼和文创产品直营店——三坊七巷文创中心成立,文创中心被定位为海峡两岸文创交流合作平台、三坊七巷景区文创IP孵化器,整合两岸文创资源,培育三坊七巷文创品牌。目前,三坊七巷文创中心共进驻20余家不同风格类型的文创品牌,售出近千种文创产品,通过文创产品的售卖、展示、体验,吸引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