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跨越传统和现代的年轻人成长起来了非遗
TUhjnbcbe - 2025/1/2 19:07:00
时间和艺术的关系,可谓紧密而微妙。传统非遗手工艺在原先社会价值体系中的坐标,已然随时间发生巨大改变,甚至有些不复存在。帮助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的美学、文化与价值体系中找到新坐标、新定位,是传统手工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除了保护、恢复,非遗手工艺还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日前,国际设计节的《非遗手艺可持续发展之路》论坛在京举行,探讨了非遗手工艺如何在社会文化体系中重新定位,以及新的价值感。非遗2.0时代,探索保护工作之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我觉得非遗的路是一条景色很美,也非常窄的路,虽然走了10年,我总担心一不小心就会走散。”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女性幸福基金发起人邓立,分享了自己从事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经历。年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成立了女性幸福基金,邓立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力量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妇女传承本民族的手工艺,同时增加她们的收入,提高她们的社会地位。“那时候,我们主要的工作是聚焦濒临失传的传统手艺,基金成立11年,帮助了贵州17个村寨,几千名的苗族、侗族和水族妇女,涉及了11种绣种。”邓立将这个阶段的工作称为“1.0时代”,这一时期给予了她很多思考,比如,非遗文化原本的社会价值与人文符号逐渐淡出本民族现在的发展需求,外在的保护与保存介入成为必然;非遗手艺的审美价值和工艺价值依然可以跨越时间,来到我们今天的生活,并有机会走向未来。邓立说,她希望当地的手工艺者有发展,但也应有自我的坚持。她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在山里吃完晚饭,坐在火塘边和大家聊天,看到女主人拿着手机一直在对着
1
查看完整版本: 跨越传统和现代的年轻人成长起来了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