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经营的概念。连锁经营的历史悠久,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已成为世界范围流通模式发展的潮流。其已经在现代零售业、服务业等经营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发展最为迅速的经营方式,改变了传统零售业的经营观念和面貌。
从性质上看,连锁经营的实质是把现代化大生产原理和集团运作理论有效地应用到商业企业的营销中去,改变过去商业企业传统的运营模式,即改变那种主要依赖经营者个人经验和技巧来决定销售的小商品经营模式。
而连锁经营实现了店名设计、店内装饰、商品陈列、服务标准等方面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对商品采购、商品销售、物流调配、信息收集、广告设计、员工培训、管理制度等方面,实行统一、规范的标准,这样就将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全部统一起来,有如同工业企业的生产流水线一样,每个环节都是紧密结合,这就极大地提高了运营效率,有利于实现规模效益和更有效地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
农产品连锁经营的优势
1.规模经营优势。首先,农产品连锁经营具有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连锁经营把连锁经营管理模式应用到农产品销售管理过程,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把相关生产经营主体整合起来,形成利益链联合,增加了销售额,扩大了经营规模,增强了农产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几种模式,都能有效地扩大企业规模。例如,直营连锁模式,借助大资本,吞并、兼并或控股等途径,发展、壮大实力,使企业滚雪球般做大。尤其重要的是,直营连锁凭借其较大规模,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成为连接大生产、大消费的新型流通体制。
此外,直营连锁凭借自身的功能集中化的特点,可以为联合企业的连锁经营提供经济优势,提高销售效率。例如利用总部或分部统一、集中地大批量的进货,这样就保证了稳定的供货渠道,获得较为合适的折扣利益,达到减少费用,降低成本的目的。这样的优势,是单个营销企业所无法比拟的。
2.增强了抗市场风险能力。农产品连锁经营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产品销售方式,使经营活力与抗风险的能力更强。传统的农产品经营方式,主要是以农贸市场(由众多个体农民和小商贩构成)和农产品的批发市场(由农产品批发商构成)为主。
另外,农产品的市场仓储、保鲜设施也不完善,或无暇顾及,无人管理,这种经营模式难以保证农产品稳定的质量。而通过农产品连锁经营,各环节职责分明,制度健全。
农产品连锁店面的蔬菜、水果、鲜肉、水产品等,都能凭借规模优势,形成固定的进货渠道;建立有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销售的农产品是经过严格卫生质量检测的无公害绿色食品,避免了假冒产品流人市场;
农产品连锁企业和超市店面,可以通过对生鲜产品的深加工,从而提供消费者舒心、放心、满意、高效的绿色农产品市场,满足了消费者对经营卫生、农产品安全、食品健康的需求,使消费者得到放心的、舒心的、卫生的、安全的农产品,免去了广大消费者的后顾之忧,确保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特别是通过农产品的连锁经营,也有助于规范流通秩序,提高流通效率。同时也实现了大规模、快周转、低成本等,充分发挥了规模经济的职能,有效地降低流通成本。这是个体摊贩经营无法达到的。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还能有助于形成统一、稳定的农产品销售网络,保证消费者的需要得到满足。
3.改善了购物环境。农产品连锁经营能改善城乡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店面、超市,代替了传统的农贸市场,成为消费者的主要购物场所。
这样,能在宏观上有效减少垃圾,改善城市卫生面貌,以其舒适、优美、干净的购物环境,代替了原来传统农贸市场的污水横流、臭味冲天、烂菜遍地等脏、乱、差的经营场地状况,无疑也改变了城市环境卫生状况,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和档次。
4.稳定市场,促进农业现代化。农产品连锁经营可以稳定市场供应,促进订单式大农业的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的企业中,包括超市、店面等,都有确定的进货渠道,有稳定的货源。而且,为了提高效益,降低成本,更多地吸引消费者,因而都注意农产品价格维持一定的稳定幅度。
例如连锁经营有稳定的货源,蔬菜价不会因气候异常变化而出现大的波动,也不会像农贸市场的个体摊贩,肆意哄抬物价,导致市场价格不稳。
另外,连锁经营企业在销售生鲜农产品时,为了保证货源充足和农产品的多样性,在建立自己的生产和加工基地的同时,还可同时与其他农产品生产者签订供货合同,这样既树立农产品生产者的信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从宏观上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经济的有序发展。
此外,农产品连锁经营还能在维护流通秩序、吸纳就业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农产品的连锁经营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有关企业的组织性,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避免无序竞争。另一方面,农产品连锁经营企业需要大量的经营管理人员,而且也需要不断地培训员工,因而在解决就业、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上发挥着积极作用。
总之,农产品连锁经营相对于传统农贸市场或城乡个体经营来说,在规模、质量、效益、管理等方面,都有着极为显著的优势。
农产品连锁经营的风险。按照经济学家Jensen和Meckling的观点,由于业务双方各自拥有的信息不对称和利益追求出发点的差异,经营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农产品连锁经营在拥有非常显著的经营管理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经营风险,而且风险程度与各地环境及各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有关。
1.资金投入的风险。农产品连锁经营需要的营运资金量大,其资金风险程度也就高。特别是直营连锁,都由总部直接投入和控制,因此要求总部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山于农产品市场的产品多,又是消费者日常所需品,却又很讲究时间性和季节性等,故需要较多的流动资金。
在时间紧、天气物候变化的情况下,农产品又容易变味、变质,不小心就会导致产品霉变、过期、失效等,这也就存在着投入后易遭受损失而无法回收资金的风险。
2.农产品连锁经营存在物流风险。农产品特别是生鲜农产品,储藏、运输难度较大,在保鲜、防腐、防商品变质和时间上要求高。主要是需要配套完整的仓储体系、冷冻体系、运输体系等。而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的矛盾是农产品物流市场大,缺少完善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
我国日前只有10%的肉类、20%的水产品能得以冷藏运输,进入冷链系统,而大量的农产品物流没有冷藏保证,结果导致生鲜农产品损耗很大,浪费惊人。加上配送中心管理也常常存在不规范、功能缺失等问题,导致配送过程存在着风险。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以零售超市等大型采购集团为依托,以组织货源为主的物流配送中心;一种是以对本地农产品促销为主的物流配送中心;一种是以本地大宗团体消费者为主的物流配送中心。
一般来说,农产品物流配送环节中如进货、整理分拣、加工、储存保管、配送、信息处理等,只要有某个环节不能到位,就会影响到整个过程。现实中加上运输设备不足或利用率不高,配送率低,来回空载率高,又浪费了大量运力。这些都制约了农产品连锁经营的物流的发展,因此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3.存在着信息不畅、决策困难的风险。农产品市场变化很快,大宗商品的保管困难,预测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较大损失。有时企业没有掌握市场的真实情况,造成对市场需求的预测不准确。例如根据目前订单和销售信息来预测,就有可能因对未来市场走向的判断错误而导致预测不准。
例如,在某一阶段,企业工作重点可能是追求市场份额,销售额增长快,这样容易错误地判断市场增长趋势,也可能会对进货和销价做出错误的决策。这种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就形成如同一根甩起的赶牛鞭,被形象地称为“牛鞭效应”。因此“牛鞭效应”造成的需求假象会使农产品连锁经营企业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
其它如规模扩张的风险、管理滞后的风险、人才欠缺的风险等等,也都是农产品连锁经营难以避免而又需要注意防范和规避的问题。
研究工作的展开,必须以相关理论为基础。同样研究农产品连锁经营,必须寻找相关理论依据。因此,主要是梳理和研究主要的基础理论,包括农业经济理论、商业经济理论、农产品流通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专业分工理论、营销战略理论、品牌管理理论等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