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我国80年代5大金饭碗职业,当时人人
TUhjnbcbe - 2024/12/20 19:42:00
引言东晋末年的五柳先生陶渊明曾有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寄托,他向往返璞归真,渴望回归田园无忧无虑的生活。直到现在,大部分人对稳定惬意的生活依然羡慕,很多人追求稳定的生活、稳定的收入,不用刻骨铭心,只愿悠然自得。然而“稳定”只是相对的,世界没有永久的绝对不动。01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些职业也同这句话的涵义一样,有着不小的变化。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有5个职业被称为“金饭碗”,那个年代的人们几乎都羡慕这些工作,可是如今它们却沦为底层工作,不再受人待见。在那个年代,这五个工作有个共性,那就是待遇好,工作稳定,难度不高。▲90年代上班的人们02第一个是司机。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初,汽车也是十分少见的。我国首都北京,在上世纪70年代末的机动车总量也只有几万之数。当时,普通人家能够拥有一辆自行车,就已经是十分高兴的事了,许多农村地区,整个村子甚至都没有一辆自行车。那个年代,我国的客运汽车量不足40万辆,想要成为汽车司机还要经过两到三年的驾驶技能学习。可以说,成为司机的门槛也较高,从事人员也很少。如果表现良好,还有可能成为领导的专职司机,座驾也会从汽车变为小轿车。因此,这么体面的工作,很多人都深深羡慕。▲司机近照第二个是邮差。在那个通信不发达,消息闭塞的年代,想要联系在远方的亲人朋友,只能通过寄信的方式。邮差承载的是远方的思念和祝愿,受人们尊敬。不仅如此,邮差大多风里来雨里去,即便是偏远的小山村,也会骑着那墨绿锃亮的单车,恪尽职守地送达信件。并且邮差属于国家邮政局工作人员,待遇不低,养活一家人可谓绰绰有余,是人人艳羡的好工作。▲邮差旧照第三个则是电影放映员。上世纪80年代,即使在城市里,拥有电视机的家庭也很少。可以说,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在茶余饭后享有这样的娱乐设置。因此,电影放映员的到来,解决了人民群众枯燥无味的饭后生活。放映队会带着幕布、放映机等设备,来到村里空旷的晒谷场,等到夜色降临之后,上映一幕幕好戏。从事电影放映员工作趣味性强,也不需要太多的专业技能,工资也不低,深得当时年青人的喜爱。▲电影放映员旧照第四个是供销社里的售货员。这应该是当时女性最羡慕的职业之一了,在计划经济年代,购买生活用品都需要到供销社中挑选,售货员是一个十分火热的职业。一般来说,供销社只会设在城市或城镇上,生活条件较好,工作环境也较为舒适,工作量也不大。因此,许多人家都会托关系给自己家的孩子找这样的工作。▲售货员旧照第五个是播音员。在电视机还未普及的年代,人们主要依赖听广播了解时事。播音员的岗位市场大,需求多,而且还属于编制人员。作为播音员,只要字正腔圆的定时完成每日任务即可。这项工作不需要顶着大太阳辛苦来回奔波,能保持整洁的外表,并不辛苦。而且,有的播音员如果讲得好,甚至还能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明星,深受大家的喜爱。▲80年代的播音员旧照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科技爆发式增长,国家面貌日新月异,司机、邮差、放映员、售货员、播音员这五个上世纪的“铁饭碗”职业纷纷变成基层工作。众所周知,如今家家户户差不多都拥有了机动车,交通运输业不再像当年那么落后,想要何时去往何地,都能随自己的心走。现代化的商业综合体鳞次栉比地出现在城市里,许多大型商店已经采用了扫描付钱。结语电影放映队也已经很难见到,只有交通条件落后的山区可能还能一觅他们的踪影。播音员则更加少见,电视网络的普及不再需要以前的“大喇叭”和老式收音机。社会发展太过迅速,只有不断地学习并奋发向上,才能时刻追随潮流而走,不会被时代所“抛弃”,成为原地踏步之人。参考资料:《改革开放与职业变迁》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国80年代5大金饭碗职业,当时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