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北大周黎安教授带你走进数字化转型产业升
TUhjnbcbe - 2024/12/15 18:16:00
白癜风用什么药物 http://www.zgbdf.net/m/

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基础条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年到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要实现“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我国各省份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分布情况

面对新一轮技术革命和数字化转型趋势,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对于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冲人口老龄化的潜在负面影响、应对国际经济冲击、塑造新发展格局均具有重要意义。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两个关键性条件,是推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的两种基础动力。产业转型升级、劳动力需求变动、就业与收入的结构性调整、产品需求革新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循环系统。需要注意的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分别着眼于要素市场的分配结构和产品市场的供给情况,二者存在紧密的互动关系。因此,要深入探究这两个问题,就必须充分考虑上述循环的运行机制以及实现良性互动的条件,采取协同推进而非局部突破的思路。

《数字化转型、产业升级与中等收入群体》

周黎安等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1

ISBN-7-03--7

责任编辑:魏如萍

《数字化转型、产业升级与中等收入群体》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宏观应急项目“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与促进产业升级协同发展研究”(批准号:)的课题报告改编而成。本书综合利用了理论建模、实证分析、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等多种研究方法,为整个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方法论基础。

首先,宏观经济模型的构建为本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借鉴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尝试构建理论模型以总体刻画数字化转型、产业结构变动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本书以主流文献的理论模型为出发点,设定经济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两个部门,同时假设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化转型对不同部门和不同技能的岗位可能产生差异化的替代效应。在此基础上,我们讨论了数字化转型冲击下,企业生产率、职业(技能)结构、收入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等经济变量的变化以及互动。

其次,基于多来源数据的实证分析为本书提供了扎实的事实依据和丰富的研究洞察。在数据来源方面,本书有机整合了人口普查微观数据、区域经济发展数据、多项追踪调查数据;就实证方法而言,本书充分利用了回归分析、机器学习等经典计量工具和前沿统计方法。在既有文献基础上,我们回答了中等收入群体的定义与测度、中等收入群体结构的刻画与预测、企业要素投入的选择依据等一系列重要的实证问题。

最后,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为本书提供了产业实践经验和前沿洞见。本轮数字化转型尚在进行之中,诸多关键变量尚未形成有效的数据沉淀。为打破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的潜在局限,本课题组走访调研了诸多关键行业的领军企业和小微企业,并就人工智能与岗位创造、人口结构与养老行业等行业案例开展了深入调研,对于理论研究和实证证据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书聚焦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与产业升级的内在关联与协同发展,着眼于以人工智能与工业机器人等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实践,共包括七章内容。

第一章为导论,总体介绍本书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发现。为帮助读者快速、全面把握本书内容结构,现将其余各章内容概述如下。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旨在系统性梳理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产业升级相关的既有研究。关于中等收入群体、产业升级这两项议题,以及人工智能和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技术变革,现有文献已经开展了诸多研究,形成了颇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第二章希望对相关研究进行整体性回顾和梳理,以学术前沿的研究视角审视本书的研究对象,为进一步的理论、实证和案例研究打好基础。在该章当中,本课题组将首先对中等收入群体、产业转型升级、人工智能技术等三个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和评议,阐明既有文献的贡献与不完备之处,并在此基础上论述本书的主要切入点和创新点。

第三章为理论分析,希望构建包含数字化转型冲击、企业生产率、职业(技能)结构、收入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等变量在内的一般均衡模型。该模型在主流文献研究基础上,对既有模型进行拓展和创新,重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大周黎安教授带你走进数字化转型产业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