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雀斑专治医院 http://m.39.net/pf/a_10057623.html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独特历史经验
全国青联委员
中共上海市委*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李宗建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团结带领全*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形成了*领导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历史经验。
坚持“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的深度结合
走向现代化是历史前进的逻辑、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国共产*在百年奋斗中紧紧抓住实现现代化这一奋斗目标不动摇,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以此为实践关键点和重要突破口来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的形成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而不是主观臆断和照抄照搬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历经曲折、坚持不懈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寻得的发展道路,实现了道路选择、制度效能与**优势三者的统一。它超越了资本主义范畴下的西方现代化道路,属于“社会主义”制度属性;同时突破了社会主义范畴下苏联模式的束缚,区别于传统及其他社会主义模式,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性。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成功地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联系在一起,初步提出建设“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经历上一时期的艰难探索,*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困境,我们*深刻总结和吸取过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创造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首次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全新命题,明确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历史性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方面,社会主义是现代化建设的制度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定着现代化建设的方向与成效。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反复强调现代化的制度属性:“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四个字,叫‘社会主义现代化’”。因为他深刻地意识到:“中国搞的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如果照搬西方现代化道路,发展起来很难,即使发展起来也是附庸。另一方面,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复兴。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今天这样的好局面,根本在于我们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在实践中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在准确把握历史规律、时代大势、发展条件基础上科学谋划、积极作为、顺势而为。
坚持发展战略的一贯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
我们*始终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战略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进行了艰辛探索,作出了不懈努力。从时空跨度上来讲,中国共产*对现代化建设的探索既勾勒远景也描绘近景,用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激励*带领人民为之奋斗,体现出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上的一贯性、整体性。同时又在不同历史阶段因战略重点不同呈现分层次、动态式、开放式的特征,体现出连续性、阶段性和时代性,以相互联系和不断递进的发展阶段持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明确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提出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改革开放之后,*根据国际环境变化和我国发展实际,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进入新世纪,在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实现之后,*又提出到年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目标。*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十九大报告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这个战略安排,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比原先提前了15年,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概念,战略目标上增加了“美丽”这一代表生态文明的内容,使现代化的内涵更加全面,并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对应。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细化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步骤和路径。回顾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程,我们*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目标,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在内涵上不断丰富拓展,在战略安排上层层递进,使现代化建设的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坚持实现*的主张与凝聚人民力量的紧密结合
中国共产*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也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原则与重要经验,是持续推进现代化事业的*治保障。历史和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能够“把*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团结起来”,凝聚现代化建设的共识,整合现代化建设的社会资源,形成现代化建设合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伟大目标。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有了整体推进现代化的基本前提,中国共产*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难探索之路,将实现现代化由中国共产*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和国家战略,其中编制五年发展计划(规划)即是充分体现。在实践中坚持*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把*的领导落实到*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
在领导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始终牢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发展依靠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真正焕发出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和首创精神,从而汇聚起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磅礴伟力。*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确定了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大原则,充分体现出我们*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的各项任务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努力在现代化新征程上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