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二玄社创始人去世,复制品台北故宫博物馆馆 [复制链接]

1#
寻常性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yw/160303/4779982.html

渡边隆男

6月17日,株式会社二玄社创始人、会长渡边隆男先生在东京逝世。

日本二玄社在中国书法界,尤其是出版社几可谓家喻户晓。二玄社之所以在其邻邦拥有如此高的知名度,就是因为它曾秉十数年之功,完美地复制了自元明以来长期被藏于深宫禁苑里的珍宝,化身千万走进寻常百姓家,连接起了传统中国画经典与中国书画研究者、学习者们之间无形的桥梁

日本二玄社初创于年,专门从事书法类图书的出版,其创始人渡边隆男社长热爱古老中华文化。年,渡边偶然看到了正在展出的北宋范宽的名画《溪山行旅图》这幅气势磅礴、笔墨深厚的画深深打动了他,当他听说像这样的真迹每隔60年才能公开展出一次后,决定使用当今先进的印刷技术进行复制以便让这些名画得到更好的流传。

上世纪70年代,二玄社开始了中国书画名作复制事业,在征得台北故宫博物院同意后,以特制的宽5米、高2米、重达3吨的照相机拍摄,拍摄时需用数万分之一的特效装置才能完成,有的作品不能用1:1比例拍摄,还要将它们分成几个等份,再将底片进行拼接,配色上用8和12色印刷。

下面的都是二玄社的复制品!!!

▲二玄社年复制倪瓒《容膝斋图》(轴装),纸本*51cm

在克服了重重困难后,二玄社终于把台北故宫收藏的多件世所罕见的大帧唐宋元书画复制了一遍,其还原能力之精微,制作水平之高超,得到了启功先生“下真迹一等”的赞誉

▲二玄社年复制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册子),纸本32*38.6cm

当《快雪时晴帖》第一件复制样品展现在世人面前时,国内外学人莫不震撼,就连当时的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蒋复璁先生也未能识破,由于复制品极其逼真,也闹出不少误会,当时二玄社的渡边社长曾因携带二玄社复制品,被海关当做“走私文物”而扣留诚然,这都彰显了二玄社高超的复制水平。

▲二玄社年复制《山茶霁雪图》(轴装),绢本*34.9cm

二玄社复制工艺极其讲究,每幅作品的复制都要经过繁复的程序,从摄影、制版、调色到出样一般耗时一两年,印刷的材质也尽量与古画高度匹配,甚至连装裱所用的绫子、花纹、题签都力求与原作一致。

▲二玄社年复制《宋画翎毛花鸟走兽选集》20帧(册页),绢本40*40cm

在这样技术条件和专业精神下做出来的复制品,不仅精妙地还原了原作的笔墨变化,而且在保证原作风神的前提下有效地修复了画面的皮损残破,逼真地再现了中国书画独有的用笔特性和微妙的墨色韵味,保留了原作中的“气韵”、“神气”换句话说,这些复制品从某种意义上具有比原作更进一步的清晰度和观赏性

▲二玄社年复制唐寅《扇面画选集》12帧(册页),纸本35*65cm

无怪乎启功先生高度赞誉艺术复制专门家为“古书画家之续命侠者”。这与单纯的电脑喷墨印刷有着本质的区别,人工校对印制的精印复制虽已历经四十载,而不断进步的现代印刷技术仍难与之相匹敌

▲二玄社年复制郎世宁《八骏图》(轴装),绢本*81.2cm

古书画的印刷门槛本是非常高的。

第一,复制资料的来源,要想获得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些国之重宝的复制权限,难如登天。

第二,技术水平,从配色到机器设备上,都是难以攻克的问题。

第三,经济条件的支持,二玄社不计工本深耕复制工艺20多年,不断尝试和革新,才有了今天所见的复制水准。

王羲之尺牍集

二玄社古画复制品影响一代书画学人,为鉴藏家、学者、研习书画之人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范本,古画研究者常说:“纸寿千年,绢寿八百。”如今许多古代书画珍品都已经接近寿命极限,所以有些古画甚至要等20年才能向观者展现一次能够见到古画全貌的次数屈指可数,所以每次有古画大型展览之时,有的人不惜排队八九小时,只为能够看上古画一眼,更有甚者,有些受到地域的限制。许多古画大多数人一辈子都难得一见,高仿真的复制品成了连接国宝与观赏者的桥梁。

南田,梁凯作品

腊梅山禽图

书画界人士认为,从欣赏、学习、临摹的角度看,这些复制品已胜过原作海内外研究东方艺术史的专家亦给予高度评价他们认为,日本东京二玄社这批复制品的问世,弥补了历史的遗憾,启功曾先生说:“历经数百年乃至上千年后,原作多已损坏,至少色彩灰暗,早已失去了原有的风彩,这些复制品,都恢复了原作最初的色泽,简直整旧如新。

文征明秋葵折枝图76X40cm

有人开玩笑说,二玄社的出版物优缺点都是那样明显

优点是它精良的制作印刷工艺

而它最大的缺点就是价格太贵

喜欢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